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化经典阅读(6分) 1.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

文化经典阅读(6分)   
1.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告子上》)
[注] ①“或”同“惑”,怪。②吾如有萌焉何哉:即使大王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③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1)C (2)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心致志,他更看重“恒心”在求学中的作用。专心,恒心,这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解析】(1)大王的问题出在治理国家没有集中精力,不够专心。文中无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之类的信息。 (2)第一个语段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层谈“一暴十寒”,一层谈“专心致志”;第二个语段以“掘井”为喻,谈论的是“努力到最后、恒心的重要性”,两个语段中,“恒心”显然是其内容交叉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到了这时,瑞珏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家》)

B.宝玉因为误踢了袭人,心中十分不安,忙着请医问药,设法调治。由于这几天诸事烦心,端阳午宴竟然十分冷淡。宝玉闷闷不乐,长吁短叹。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的扇子跌折,宝玉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把手中的扇子给她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抢来给她撕了。 (《红楼梦》)

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欧也妮·葛朗台》)

D.曹操攻打下邳,吕布留恋妻妾,不听刘备分兵出城布掎角之势的建议,被重重围住,终日忧闷。侯成违反禁酒令被吕布杖打,遂盗赤兔马献给曹操,并约魏续、宋宪献城。吕布被擒,请刘备为他求情。刘备念辕门射戟之恩,出言相救,曹操不喜不忠不义之人,最终缢死吕布。(《三国演义》)

E.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                                            (《巴黎圣母院》)
2.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歇后语“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说的是发生在三国时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三国演义》)
(2)“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请简述这个夜晚发生的事。(《复活》)
选第(   )题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6)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十分幸运地获得一颗硕大而标致的珍珠,但是,由于在那颗珍珠上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总觉得优点美中不足。他想,如果可以将那个小小的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
这个人下狠心削去珍珠表层的行为会引发你产生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文字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据新华社电  南京市政府9月30日透露,从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有关中山陵免费开放的呼声由来已久。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票价8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接待500万人次左右的中外游客,其中一大半是参观和拜谒中山陵的。
【材料2】面对“为何不学西湖免费模式”的质疑,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解释说,那种模式难以直接借鉴。他表示,西湖是从湖外可以免费进,入园后景点分开售票,票价也比之前有所提升,在这种“大门开、小门关”的免费模式下,西湖免费开放后第一年门票收入反而高了5.6%。同时,西湖由于地处城市中间,可以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收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园,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成 都 滋 味
陈建功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滋味。
品出一座城市的滋味,难,也不难。难,在于有的人深谙风俗,却永远找不到爱这座城市的感觉;不难,在于有时一个人,一番景致,一段唱词,突然就使你感动起来,激动起来,乃至可以顿悟这座城市的神韵,品出这座城市的滋味,立马有了那种难舍难分的依恋。比如北京之于我,她的“滋味”是暮色中前门箭楼上飞来掠去的燕子,是丽日下盘旋于蓝天发散着嗡嗡哨音的鸽群,是关学增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北京琴书,是居高临下直议朝政、挥斥方遒、言语机锋的“的哥”……有一回,和一位“的哥”侃得开心,结账时说:“哥们儿,今天给您28块算是我赚啦,坐了您的车,还听了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单口相声专场!”那“的哥”忙说:“两赚!两赚!我赚了您28块,还当了一路的蒙代尔、戴相龙呢!”北京滋味并不仅只在景观、风情,而是渗透在北京性格里——夸张、夸饰,不管是豪门巨子还是升斗小民,都那么优越、自信,自得其乐中,洋溢着君临天下的自豪。
我爱北京并不奇怪,因为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而我为成都所倾倒,却似乎是须臾之间的事情。我曾经沿着成都一条大街一路走去,在这个茶楼望一眼,到那个茶楼待片刻。只记得处处人声鼎沸,横七竖八地摆放的矮矮的竹椅上,横七竖八地坐着茶客们。掺茶的手提尖嘴铜壶,跳芭蕾一般在茶客间转悠。那时只是感叹,成都人的“龙门阵”可真火爆啊,猛一看还以为整条街的老百姓都来开会议事呢。我默然了,我发现这简直就是成都滋味的最好注脚。“安逸”,就是成都的哲学。在某些人眼里,这哲学或许就是慵懒与无为的代名词,而我们为什么不明白,因了这哲学,使成都人无心纠缠于无谓的争斗,也绝不沉湎于高堂讲章。他们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美好生活,即便地震来袭,洪水滔天,他们依然要过得爽、过得美,这难道不就是成都人的魅力?难道不也正是人类追求幸福之天性吗?
这一刻,成都忽然变得可爱起来。安逸的成都,要过舒心日子的成都。或许,这就是我终于悟到的成都滋味?
“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五个月,我又一次来到了成都。
成都遭受地震的影响是严重的,特别是下属的都江堰,昔日簇新的楼宇已经布满了裂痕,更有地震遗址上那满目疮痍的建筑,想起地动山摇中绝望的呼喊和惨烈的奔跑,心中久久难以释怀。然而我到了名为“勤俭人家”的灾民安置点,看到了那些在活动板房构建的社区暂且栖身的人们时,我忽然为自己惭愧起来。
如果没有那些活动板房,你能看得出他们是灾民吗?没有沮丧,没有失望,每个人都活得平静而安详。老人们在喝茶,孩子们在嬉戏,也有不少男男女女在打麻将。不远的地方,在举行灾区群众的自行车大赛,喝彩声、锣鼓声阵阵传来。我这么说,绝不想粉饰他们过得如何幸福美满,也无意遮掩他们或有怨言和不满,甚至可能还有愤懑。但他们使我感到羞愧,因为他们那种处变不惊、从容不迫、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充分展示着成都人的坚韧与达观。
那一天,从“勤俭人家”出来,来到熙熙攘攘的宽窄巷子,擎一把布伞,流连于古风浓郁的街区,一边赞叹成都建设者的匠心独具,一边思索着成都性格的源流。渐渐地,一幅发生在北京,一幅发生在成都的历史图景拼贴到了一起。在北京,因民国的到来而断了钱粮的八旗子弟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到天桥的游艺场唱起了单弦岔曲,尽管他们都说不过是来玩玩,言语中已经开始了落魄者的不甘和失意者的自嘲,这就是北京滋味的开始。而几乎在同一个时代,自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后永留成都少城生息的八旗兵遗少们,也不能再靠习武骑射领取钱粮为生,他们养成的少城子弟的安逸洒脱之风,渐渐由宽窄巷子吹向了里闾街肆……这会不会又是成都滋味的一个源头呢?(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作者认为对城市滋味的感受,并不决定于你生活在这个城市时间的长短和熟悉程度,有时在很短的时间,一件事,一个人,一番景致,一段唱词等就会使你深深体会到。

B.在“她的‘滋味’是暮色中前门箭楼上飞来掠去的燕子……言语机锋的‘的哥’”这段文字中,作者铺陈排比,形象、生动、准确而细微地说明了作者对北京滋味的美好感受及依恋。

C.文章第三段作者感叹成都人“龙门阵”的火爆,“以为老百姓来开会议事”,作者对此“默然”,从这些带有讽刺意味的幽默词句中,可看出作者对成都人的生活颇有一些微词。

D.看到地震遗址上那满目疮痍的建筑,我心中久久难以释怀,面对暂且栖身在活动板房构建的社区的人们,我忽然为自己惭愧起来,因为我为自己没能很好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感到惭愧。

E. 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感”:“感”的是街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缊,以及建设者的智慧;“思”的是成都滋味与北京滋味的养成似乎在源流上有某种“默契”。
2.文章划线句中的“神韵”该如何理解?成都的神韵又是什么?(4分)
3.文章题为“成都的滋味”,却从北京写起并多次提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