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家》)

B.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C.欧也妮嫁给公证人的儿子特·篷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他只为了钱而追求她,在情感上让她自由。几年后,特·篷风当上法院院长。可是当他当选为索漠城议员的第八天,就死了。欧也妮33岁守了寡,她用一百五十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的生活。(《欧也妮·葛朗台》)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

E.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
2.筒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子夜》中“益中信托公司”垮台的经过。
答:                                                                     
(2)简述葛朗台用什么方法既不花一分钱却又挽救了弟弟破产的名誉。
答:                                                                     

 

1.AC 2.(1)双桥镇农民暴动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上海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吞并中小企业。此时,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使他陷入窘境:扩充、整顿那些亏本的小厂,搞公债投机,急需资金。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压力,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中”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 (2)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葛朗台变卖了弟弟的财产,发放了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拖延了五年之久。 【解析】 1.A.觉民与琴热恋;D.当时他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承认自己的罪过,只是不想丑事被别人知道。 2.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的诗题为“咏柳”,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其寓意。(2分)
答: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答: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邹忌修八尺有余

B.莫春者春服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赢粮而景从

D.序八州而朝同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C.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其”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⑥其可怪也欤   ⑦其孰能讥之乎   ⑧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常以身翼蔽沛公

5.对下列个句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沛公安在   ⑤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渺渺兮予怀   ⑧洎牧以谗诛   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⑨

D.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5)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深呼吸

   (2)走在           的路上  

   (注意:请现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

 

查看答案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比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作者笔下的“秋日”有哪些特点?(限用文章中词语)(3分)

 

 

 

 

2.“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3分)

 

 

 

 

3.分析第3自然段的表达技巧。(4分)                     

 

 

 

4.第4段划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5.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