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勿动怒、勿淫乱、勿轻诺、要忍辱、爱敌人。 |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 便觉浊臭逼人。” |
C.“是她喊我给她烧的。……你就当作我已经死了。你给鸣凤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 |
D.每当攒上一百多法郎时,葛朗台就会对葛朗台太太说:“借几个子儿给我吧,我没用的啦!”就这样,葛朗台太太又陆续把钱交给了丈夫。(《欧也妮·葛朗台》) |
E.“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这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后,周瑜临终时说的一番话。(《三国演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1).前两句写花木兰,“作”字必成“扮”字不更好吗?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2).本诗为《题木兰庙》,后两句却写内蒙拂云堆神祠上祝明妃王昭君,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郭拱辰序
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然予方将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予于是有遗恨焉。因其告行,书以为赠。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稍稍损益损益:增减,指修改画稿。 |
B.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计:计算。 |
C.欲图其形以归图:画。 |
D.予于是有遗恨焉遗恨:遗憾。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郭拱辰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3分)
①已得称为良工 ②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 ③一写而肖 ④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 ⑤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⑥欲图其形以归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给人的印象首先是篇幅短小,其次是语言平易流畅,通篇没有故作惊人之语,具有语短意信服,以一当十的长处。 |
B.写郭拱辰的绘画艺术,作者分“泛写”和“实写”两类着笔。“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是“泛写”。 |
C.体现郭拱辰精湛画艺的“实写”,是由朱熹对郭拱辰所作的两幅自己的画像的评论和态度中显现出来的。从“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以及“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可见其传神的功效。 |
D.文章末尾落墨用笔,意象甚远,抒发了朱熹的襟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郭拱辰不能从游的遗憾不满之情。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3分)
(2)然后归而思自休焉。(3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 鹤汀凫渚, 。(王勃《滕王阁序》)
(3) 蚕丛及鱼凫, 。(李白《蜀道难》)
(4)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5) 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
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也是充满希望一个的时代。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见解?请根据以上材料所给的信息,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材料一: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起奥数,几乎人人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事实上,多数小学生都在上奥数,但很少有哪个孩子真正喜欢。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于是有人惊呼,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材料二: 目前,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大连育明高中奥赛金牌教练闫东说,如果取消了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就等于把大家又送到了高考独木桥上,是一种倒退。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