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不同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不同的表达方式常使同一表达对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意蕴。
好文章往往都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怎么说”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有的独特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苏珊。朗格说:“当一个诗人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他创造出的诗句并不单纯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件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谈论这件事情。”((艺术问题))无视这种“特殊的方式”,就等于拒绝诗人的全部创造。此其一。
其二,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情色彩。“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与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原句“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相比,只不过少了三个逗号,就“说什么”这一点看毫无二致,但是鲁迅先生体现在他的表达方式中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却全然不见了。所谓 “文不逮意”之“意”也包括了情,情、意往往密不可分。
其三,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往往透露出它所特有的言外之意,同一对象如果采用别的表达方式那言外之意也就随之消失了。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中有一句“吾戴吾头来矣!”《新唐书)转录时删去后一“吾”字,林纾以为删得无理,虽然表达的内容一样。因为被删的那一“吾”字富于言外之意:“一则哂全军之不武,一则示一身之有胆。”如果只知其“说什么”,不问其“怎么说”,可就辜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一片苦心,当然也不可能学得如何遣词造句的本领。
当然,语言表达的问题不止是这些。
语言大师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个小学教员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我觉得‘面如莱色’就不够通俗。不如说成‘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更通俗些。只有观众听懂了,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假如把这话再改一下,改咸‘看看孩子们的脸!’这样观众不仅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写戏中人物的台词如此,一般说话作文也不例外。
(摘自王尚文《“说什么”与““怎么说”》,有删改)
1.下列对“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可以反映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

B.可以表达作者的意思和他独特的感情色彩。

C.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且难以用别的方式替代。

D.能够独立于内容之外而产生独特的价值。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同一表达对象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其内涵、意蕴也就可能产生变化。

B.诗人创造一首诗所运用的某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他全部创造的一部分。

C.哪怕只是几个标点符号的变动,作者所要表达“情”、“意”就完全发生变化。

D.阅读要思考文章“怎么说”,才能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苦心并学得这方面的本领。

3.文章引用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3分)

 

1.D 2.C 3.(3分)语言表达要顾及观众和读者,才能感动和启发他们。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既违背常理,也不符合文本“‘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的说法) 2.(“作者所要表达情、意就完全发生变化”的说法有误,文中说“就‘说什么’这一点看毫无二致”,可见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并没有发生变化) 3.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⑥,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亟:屡次。②混混:水不断涌出的样子。③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④是之取尔: “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个罢了。”⑤浍:田间水道。⑥声闻过情: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况(实际的学养)。
(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2分)
(2)请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作最后的较量时,吴荪甫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个情节。(《子夜》)
(2)爱斯美拉达死后,加西莫多做了哪些事?最后去了哪里?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答第(   )题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杀了吕伯奢后,面对陈宫的指责,他说了上面这句话。(《三国演义》)

B.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贾府抄检大观园时,凤姐说出上面的话。(《红楼梦》)

C.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慧翻着《前夜》,念着上面这句话。(《家》)

D.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骗取了女儿的继承权后,葛朗台说出上面这句话。(《欧也妮·葛朗台》)
E.不错,在眼下的俄国,一个正直的人的唯一的体面的地方就是监狱!
玛斯洛娃得知诉状被驳回,心里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晨起
[元]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⑦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  “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⑦,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⑤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  “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预焉预:准备

B.以实学课士子课:教授

C.以索贯之贯:穿连

D.业知不可掩业:已经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杭世骏“伉爽”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能面责人过
②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③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④先生掷出之,不顾
⑤最不喜读邸报
⑥时先生以扇自障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杭世骏参加选取直言御史考试,指出朝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弊端,惹了笔祸,同僚替他担心,他竟不以为意。

B.杭世骏放归以后,长期在扬州安定书院教授学生,养家糊口,闲暇时闭门写书,平时还喜欢积藏铜钱。

C.杭世骏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对与他同榜登科的人做了朝廷大官进行挖苦嘲讽,借以发泄心中的不平。

D.杭世骏回钱塘,有一次与年轻人玩赌博游戏,被去拜访他的钱文敏碰上,杭世骏借口家居狭窄,拒绝了他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4分)
(2)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