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名著阅读(2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文学名著阅读(2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琴是新女性的典型。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学校,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专科学校上学,还想学同学倩如把头发剪掉。当她意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时,决心走新的路,与觉民一起争取婚姻的自由。

B.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五十来岁时,家里给他买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被囚禁在家的他着急、愤怒,只有贤惠的瑞珏让他平静。

C. 高老太爷六十寿辰时,冯乐山把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答应了。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高老太爷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怎么样,就要怎样做!”

D.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E.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但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个人反抗的力量。

2.下列各项中,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愚人之王”的游行队伍来到了格雷沃广场。这是卡西莫多平生第一次尝到自尊心的乐趣。在此之前,他尝到的只是由于地位低贱而处处遭受到的侮辱和蔑视,只是由于他的外表而遭到厌弃。

 B. 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个淫邪毒辣的家伙。他垂涎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因而指使卡西莫多刺伤与她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梅拉达因而被捕和判罪。

C. 成千上成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救爱斯梅拉达。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怎容这些人冲入教堂,从楼顶上扔下巨大的石条石块,翻倒灼热的金属液体,企图疏散众人。

D. 当隐修女居第尔发现眼前这个漂亮、活泼、泼辣的姑娘就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时,母女俩抱头痛哭。随后,弗比斯把军警叫来,抓走了爱斯梅拉达,隐修女为保护女儿而死。

E.爱斯梅拉达被捕后,在法庭上,弗比斯指控爱斯梅拉达是女巫,还说她的山羊有妖术。当山羊把字母拼成法露黛尔老太太的名字时,就更确认她是个可怕的妖婆。爱斯梅拉达矢口否认,却遭到了严刑逼供。

 

1.BD 2.AC 【解析】 1.B. (纯洁的鸣凤让他平静) D. (觉新含泪服从;觉民要觉新去讲个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瑞珏感到无限受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分娩。) 2.B. 删去指使卡西莫多;D. 克洛德叫来军警;E.弗比斯与法露黛尔互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宋]陈文龙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福建莆田人,为宋代抗元英雄。

(1)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 (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而商君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法:效法

    B.民怪之,莫敢徙。                怪:以--为怪

    C.黥其师公孙贾。                  黥:刺杀

    D.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具:制定完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公孙鞅为变法所做的努力的一组是(    )(3分)

    ①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②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④刑其傅公子虔。

    ⑤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

                                                                      

(2)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3分)

                                                                   

(3)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4)                      ,访风景于崇阿;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6)                              ,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燕所在的班级中“酷毙”、“哇噻”等词流行起来,她也觉得喊得很“爽”。不久,班里的同学开始使用“酱紫”、“GF”(女朋友)、“PMP”(拍马屁)等词语,起先她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同学是从何处学会这种语言的,但很快也就学会娴熟运用这些词语。小学生们说他们不喜欢“一本正经”的话语交流,认为使用一些有趣的Q言Q语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而且简单明了,表达直接。
材料二: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一次,一个学生通过QQ给她发了条信息“酱紫,偶要稀饭,陈老师,88”。看到天书一样的网络语言,陈老师上网有意识的去接触网络语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了解,她感觉到,在小学阶段,网络语言应加以控制,不然,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体现出的问题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7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3页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4页    共13页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 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