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这就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展示出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最充分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⑧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⑨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⑩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11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2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13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藏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简析第③段中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2.文章是围绕“生命的暗示”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3.作者认为要认识生命,必须树立怎样的正确的生死观和苦乐观?请结合全文分别加以概括。 (4分)

(1)生死观:                                                      

                                                                              

                                                                                 

(2)苦乐观:

                                                                                  

                                                                                

4.文中说“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请从这个角度,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谈谈你对艾青《盼望》一诗主旨的理解。(6分)

盼  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6分)承上启下(2分),既是对上文秋虫鸣唱原因的回答,又引领下文,由虫及人,引发对生命意识与价值的思考;(2分)运用排比,增强语势。(2分) 2.(6分)全文以“生命的暗示”为线索展开,首先由秋虫鸣唱引出“生命的暗示”;接着谈了生命的长度和苦乐,生命的渺小与伟大;然后阐述写作此文的目的,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并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最后希望人们尽量弄清生命的暗示,认识生命,并以此点题作结。 3.4分) (1)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在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以维护它的神圣。(3分)        (2)生命是快乐的,应当享受,但在必要时要与假恶丑作斗争以追求真善美。(3分) 4.(6分)用最具代表性的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两个场景概括海员的日常生活,一个“喜欢”,一个“高兴”,都表现了他们对航海生活的热爱,他们的生命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3分)同时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关键要认识自己的价值,在不断追求中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充实而有意义,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以及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3)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4)吾师道也,                          。(《师说》)

(5)法国作家             写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转》《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6)《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6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2)   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为妻

    B.累迁秘书丞                       迁:升职

    C.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D.珍奇寻又叛                       寻:不久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明帝加以重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由于不能阻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而受到别人讥讽。

4.(1)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又 有 门 生 盗 其 衣 褚 彦 回 遇 见 谓 曰 可 密 藏 之 勿 使 人 见 此 门 生 惭 而 去 不 敢 复 还 后 贵 乃 归 罪 待 之 如 初。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3分)

                                                                                 

②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1939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该发现揭示了已经持续“燃烧”了50亿年的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的奥秘。

    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成为了人类的新梦想。面对这个梦想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原本独立进行研究和实验的欧盟,也同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6个成员合作协定了“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合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人造太阳”。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人造太阳”将模拟这一过程,在建成的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像变压器似的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采集氘进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源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以利用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意味着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使燃料能够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并且把处于上亿度高温下的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发达国家纷纷兴建的磁约束装置“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就是用大量线圈和磁体构成一个环形的磁容器,盛装约束极高温度的聚变燃料,让它发生具有可控性的核聚变反应。

    由于技术局限,目前的“人造太阳”释放电能的时间很短。科学家寄希望于全超导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使实验装置释放电能的时间延长。我国已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使磁约束柱聚变研究更进一步,更有利于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探索。

    近期,“人造太阳”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美国能源部近日宣布美国国家实验所的模拟太阳中心核反应的世界最大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即将启动,中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环流器二号A也取得了新的国际创新成果。

1.下列对“人造太阳”的工作原理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与一个氦原子核发生碰撞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 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B.首先建成一种实验装置,然后在它内部通过上亿度高温实现氘和氚的聚变,最后控制并利用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C.在核聚变反应装置中,通过极高温极高压的条件,实现具有可控性的氘和氚的热核聚变反应,以此来获取巨大的能量。

   D.提取自然界海水和空气中的氘,通过能量巨大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枯竭而导致的能源危机使人类通过“人造太阳”工程获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B.通过对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氘的核聚变反应的利用,人类将获得一种新型的能源,同时也将由此告别受污染的生存环境。

    C.如果想利用核聚变所产生的强大能量,必须的条件是使核燃料达到上亿度的高温且把它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中。

    D.我国已建成并成功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实验设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7个成员共同参与,说明只有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加速核聚变能利用的实现。

    B.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使用全超导核聚变装置为人类提供能够完全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的唯一出路。

   C.“人造太阳”项目可实现商用化,通过核聚变获得的新型能源将造福于全人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用上一种更清洁、更安全的能源。

D.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成功建成,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它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成渝地区的经济,为成渝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出了一幅美好前景。

 B.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C.今年“两会”能否拿出像样的民生清单,能否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D.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由于美国在中东地区“广招憎恨”,如果匆忙前去帮助利比亚反政府武装,那么阿拉伯国家将会指责美国再次干涉一个穆斯林国家的内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