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1.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情景,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盗连起。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管理
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夺:改变
C.议者以聚敛闻 闻:使知道
D.其直身减,民赖以济 直:直接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③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④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辛弃疾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物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度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2.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所以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论”没有必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今,人们的生存环境日渐多变复杂。有突如其来的天灾,如频繁发生的大地震、南方出现的雪灾干旱、日本的核泄露导致的核辐射等;也有不断孳生的人祸,如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金融风爆,如飞速高涨的物价,除房价油价外,连基本的生活用品也爆涨,像“蒜你狠”、“豆你玩”等,即使父辈积累了足够的家底,仍无法使子女摆脱食品安全的危险,如“双汇”香肠、“三鹿”奶粉、涂蜡大米、地沟油等等。
在当今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呢?作为师长政府社会,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呢?
请以如何面对当今的生存环境为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可以从青少年的角度谈,也可以从师长的角度谈,但不能脱离“如何面对当今的生存环境”这一内容。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观察下面两幅为地球熄灯一小时所设计的海报,选出一幅你最喜欢的海报,写出其序号,并阐述理由。(4分)
海报A 海报B
答:
根据下面的场景,给故事结尾拟一个80字左右的总结评论性的话外音。(4分)
苏格拉底70岁的时候,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雅典民众法庭审判。在审判时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提出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提倡人们“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台下是由公民大会选举出来的6000名审判员。其中有一个30岁的农民拉古参加这次表决。拉古没有文化,根本就听不懂苏格拉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苏格拉底说,像他这样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审判的。于是他被激怒了,举手投苏格拉底有罪!可能大多数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话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