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诊所里的母亲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诊所里的母亲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跄着慌张的脚步,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她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成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有赊账和赖账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着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冀冀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他突然记起有人曾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他想,也许面前的老女人,就是故事里的主角。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他整夜咳嗽呢。
还有呢?他问,他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女人说。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
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疼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
现在好了。您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着女人。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您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脚步也变得轻盈。走到门口的时候,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针。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17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没有人理她……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塑造一个明知道儿子已死,却仍锲而不舍地给儿子治病的母亲形象,揭示了赞颂母爱伟大的主题。

B.以细节突出中心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打针一段,把医生对病人慈爱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

C.小说通过医生的心理描写,交代了母亲因失去儿子以致精神失常的背景,使全文的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从而更有力地突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D.“流感说来就来了”……“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医生烦躁的原因,没完没了的工作,让医生自己都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

E.善良的医生,冷漠的青年,爱儿如命的妇人,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刻画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浓缩到了一个小小的诊所,演奏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人间真情之歌。
(2)小说是如何塑造医生这一形象的?(6)
(3)小说最后一段写“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1.A、D 两项,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2.正面描写(神态、心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环境和男青年) ①通过心理描写“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展现医生人性的善良。 ②医生看到“孩子”前后的神态变化,突出了医生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③医生对青年的呵斥和对母亲的温和言语的对比,体现了医生的爱心以及医生对于青年冷漠态度的不满。 ④为“孩子”打针的细节描写,鲜明生动地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慈爱,显现了他美好的内心世界。 ⑤环境烘托。开头诊所嘈杂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医生工作的烦忙,烘托人物烦躁的内心。 ⑥对比衬托。青年人冷漠的态度反衬医生对母亲耐心温和态度的可贵,彰显了医生崇高的人格与人性。 答出一点并举例说明给2分,其中第六点必须答出。 3.①情节上的照应。女人说“明天我还要来”“以后我每个月都要来”,医生回答说“当然可以”“绝对没有问题”,这里是对女人要求的更深层次的照应回答。 ②突出形象。使医生善良的品行得到了进一步的突出。说明他先前的应答不是应付女人,而是把照顾母亲,给予母亲精神上的安慰当作自己的责任。 ③深化主题,医生的形象饱含着作者对世间真情的讴歌与呼唤。(每点2分) 4.小说通过青年人以及附近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对待母亲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冷漠的现实———对居贫局弱者冷眼相待,漠不关心,让我们看到一种人性的缺失。(2分) 现实生活中,像母亲和青年这样的形象随处可见(举例,2分)。 我认为,改变这种社会现状,需要多一些以医生为代表的人(2分),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默默地帮助他人,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平凡普通中彰显出美好善良的人性,带给社会以温暖和感动(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颠,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许:左右

B.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适:到,往

C.而地得因人以显因:依靠

D.山川之胜胜:优美的景色

2.下列句子分别能表现“道路难行”和“洞内景观奇特”的一组是(  )

A.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其地石杂以土

B.出则豁然平旷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

C.有大石覆压当道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D.二石柱屹立其口其中一石,乳而下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一行从夷陵州府出发,先走陆路,再走水路,然后登山,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处于荒远偏僻之地的三游洞真面目。

B.在描写三游洞景观时,作者描写了洞内各种声音带来的听觉感受,有扣击时 “如钟”“如磬”“逄逄然”的悦耳之声,有“与二三子浩歌其间”轰然之声,又有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宛如空谷足音,将三游洞衬托得深邃幽静。

C.作者由白居易等三位唐人共游此洞,想到其后到此游历的欧阳永叔和黄鲁直,继而联想到自身的“幸”与“不幸”,进一步推想陈公的“幸”与“不幸”,从抒发游历感想进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辨。

D.作者虽然写自己像虫鸟一样安适,但又通过抒写对僻陋处的山川胜景无人欣赏的感慨,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怀才未显之憾。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颠,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4分)
                                                                  
(2)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6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民间统计也有一片天
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长期以来在统计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甚至官方也并不讳言,几年前,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就曾对“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直言:“确实让人震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严重问题”呢?从技术上“正着手改变固有的统计口径的统计方法”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不能不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眼前的统计失真问题,其根源不是统计内部的技术方法手段问题,而主要是统计本身发展生态的制度问题,比如,在政府包办统计的制度安排下独立的民间统计发展的严重滞后。
近年来,在反省“数据注水”等统计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统计部门缺乏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是症结所在。因此,对地方统计部门实行脱离地方政府的“垂直管理”,成为许多论者的一项制度建议。要真正维护和保障统计的独立性,“垂直管理”只是保证官方统计尽可能独立的途径。而发展完全独立于官方的民间统计,才更有可能确保统计的独立。
显然,一旦民间统计得到充分发展壮大,不仅能构成官方统计的有益补充,而且通过民间统计与官方统计,以及民间统计内部之间相互借鉴、参照、竞争,能起到矫正和维护统计数据真实与准确性的作用,确保其取信于民的社会公信力。除此之外,民间统计的另一个明显的价值在于,它能凭借其更加独立、直接源自民间的特性,实现对政府施政行为的监督,比如,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民间统计机构而不是政府自身统计部门的独立信息反馈,无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正是因为民间统计具有如此重要的社会作用,在许多统计信息发达的国家,民间统计都是构成其社会信息来源不可或缺的重要乃至基本组成部分,大到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小到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市场调查,均活跃着民间统计机构的身影。在美国,数以千计的从事信息咨询、政策分析的智库,大多是独立的民间身份。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世界企业500强”这样的统计信息,是由《福布斯》杂志发布的;美国最权威的民意调查数据是盖洛普公司发布的。
受长期的政府包揽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影响,当前我国统计信息的民间性和开放性均十分有限,无论统计信息的产生发布,还是运行流通机制,仍主要由政府主导。在这样一种制度环境下,不但统计失真、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信息基础,总体上也面临严重匮乏、失衡的局面,公众饥渴的信息需求难以有效满足,最终妨碍和制约着一个基于信息充分供给、选择、交换的信息社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单一的公有制成分向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型,作为经济社会运行形势判断的统计体系也应该打破官方统计一统天下的局面。政府应该像当年鼓励、呵护民营经济发展那样,逐步放开对民间统计发展的约束,承认民间统计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法律上予以保障,在经济上予以支持,让民间统计成为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民间统计因其灵活性和贴近民间的优势,可以做许多官方统计不能做的事情,成为官方统计的有益补充;二来,有了民间的统计数字,官方的统计数字就有了参照体系,形成对官方数据的有效监督。这两方面对于为政府提供真实的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极为重要。                                 
(2011年第五期《新华文摘》)
1.下列不属于造成“我国民间统计没有自己一片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统计信息的民间性和开放性均十分有限,无论统计信息的产生发布,还是运行流通机制,仍主要由政府主导。
B.我国民间统计受长期的政府包揽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影响。
C.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人觉得不够真实,“统计数据注水”是长期以来在统计领域普遍存在问题。
D.经济社会运行形势判断的统计体系不能打破官方统一天下的局面。
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政府自身统计部门的独立信息反馈比民间统计机构统计的信息,无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B.在美国,数以千计的从事信息咨询、政策分析的智库,部分是独立的民间身份。
C.政府应当放开对民间统计发展的约束,承认民间统计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法律上予以保障,在经济上予以支持,让民间统计成为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民间统计的灵活性和和贴近民间的优势,对于为政府提供真实的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极为重要。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真正维护和保障统计的独立性,只有发展完全独立于官方的民间统计,才更能确保统计的地位。
B.当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形势判断的统计体系打破官方统计包揽天下格局的时候,中国民间统计就会形成对官方统计的有效监督。
C.一旦民间统计得到充分发展壮大,不仅能确保其取信于民的社会公信力,而且能构成对官方统计的有益补充。
D.民间统计都是构成其社会信息来源不可或缺的重要乃至整体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赵丽宏《生命》
材料二:
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
的确,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落寂也有辉煌,然而不管哪一种生命的形态,却都是那么美丽迷人。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和认识吗?
请以“生命是美丽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之外),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3分)
征稿启事
《青苗》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本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栏目,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文稿请投到《青苗》编辑部稿件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杨老师处。
《青苗》编辑部
2010年10月1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即使是抽象的形式美,如无标题音乐,毕加索绘画,行家加以启发,也颇能心领神会
②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不必愤世嫉俗,关键在于我们对生命的把握
③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可见领悟本质的难能可贵
④容貌的妍媸并不是最当紧的事
⑤因为你已经完沉浸在精神创造的快乐之中。
⑥开拓精神世界,使其博大与富有,足以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誉人毁,了不动心
⑦通常人们总是因为看到形式美而感到心悦诚服
⑧只是对事物本质的美,还需要自身长久的思悟,才能把握一二

A.③②④⑤⑥①⑧⑦

B.⑦①⑧③②④⑥⑤

C.④③⑥⑤②⑧①⑦

D.②③④⑤①⑥⑧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