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全对一句1分) ① ,砯崖转石万壑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全对一句1分) ①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②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③盘飧市远无兼味,                      。(杜甫《客至》)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⑤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答案:①飞湍瀑流争喧豗;②武皇开边意未已;③樽酒家贫只旧醅;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⑤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王士祯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 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   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 “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答: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译文:

2.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虡,jù,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中间的木柱)。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庶民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闾里监门,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 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有万国。何则?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卒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士之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鄙野 闾里监门,安可得而有乎哉?”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弗宝贵矣,且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节选自《国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礼贤下士

B.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受到奴役

C.下则鄙野闾里监门              边远偏僻

D.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     尊贵显达的地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颜斶隐士风骨的一组是(  )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②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③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④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 

⑤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⑥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斶是一个刚直不阿、观察敏锐、洁身自好而又向往淡薄宁静生活的隐士。

B.齐宣王的左右极力夸耀齐宣王富有尊贵、人心所向的情景,其目的是为了驳斥颜斶“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同时迎合讨好齐宣王。

C.颜斶讲述古时圣明君主 “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而得天下的事例,目的在于讽喻齐宣王,启示他要治理好天下,就要广施德行,广纳人才,选贤任士。

D.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薄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1.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2.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 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 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3.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 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4.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5.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

B. 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D. 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 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 “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

B. 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

C. 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

D.时至今日, 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

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

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D. 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      ;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         。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