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门神俱乐部 殷罗毕 在距今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门神俱乐部

殷罗毕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边,称之为桃符。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典术》这本古老的杂书中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

C.“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赞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1.C 2.B 3.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40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这一震,几乎震动了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面对地震,人们也做出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从而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心理或人格,反映出不同方面与层次的问题。请说说你自己受到了什么震动,谈谈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 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 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丈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3分)

2.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3.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3分)

4.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3分)

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4分)

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根据下列各句提供的情景,在空缺处补写出合适的名句。 

(1)借水写愁,状无形之情如在目前,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大本领,比如李煜《虞美人》中就用“                 ,              ”两句诗,将自己的亡国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2)荀子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后世常用来比作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这与韩愈《师说》中的“是故                                 ”有异曲同工之妙。

(3)灵感有时真是不可捉摸,当你苦苦追寻时它却并不露面,而当你停止时,它却突然造访你,因此那种“                ,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的苦恼和喜悦,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体会到。

(4)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                                  ”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5)联想是诗歌的一种主要的艺术手法,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自然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D.人类怎样搞经济建设才能与环境相适应。

2.下列对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C.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3.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具体任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实地科研项目,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C.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D.参照生态系统典范,弄清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查看答案

2010年中秋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召开了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会上主持人

引用两句诗作为开场白,引起了在座留美学生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位主持人引用

的两句诗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源:学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