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文字,其中必须包含“玉树”、“团结”、“祈福”3个词语,...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文字,其中必须包含“玉树”、“团结”、“祈福”3个词语,要求:①主题明确,语言连贯②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中的两种修辞,③不超过70字。(6分)

                                                                    

 

玉树地震的消息如一声惊雷传遍神州大地,各民族同胞紧紧团结在一起为灾区的人民捐款捐物。让我们共同为玉树祈福:苍天无情家园顷刻成废墟,人间有爱玉树明朝更辉煌。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

字。(5分)

    ①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人群,又被戏称为“拿高薪的穷人”。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最COOL。

    ④这些人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他们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可以或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将

不能删去的三处的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记者从我国最大的①煤层气开发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了解到②,煤矿瓦

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的③最大威胁之一。④据最近15年的统计,⑤瓦斯事故

⑥死亡的人数,⑦占煤炭行业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占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的

70%-80%,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⑧500亿。

       不能删去的是           、              、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新浪网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 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D.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如今,更加“戴尔化”的联想已经开始在全球市场上与曾经的老师戴尔展开更加

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B.自六年前围棋推出围甲联赛后,中国象棋界有关人士就希望能够步人后尘,举

办职业化的象甲联赛。

C.朱镕基总理的应答,充分考虑了美国记者的心理承受力,措辞有张有弛,绵里

藏针,不失政治家文明、优雅的风范。

D.与会代表认为,政府说话应当一言九鼎,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从而取信于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一个“兵”的军营

       在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挂钩联系,部队的领导喜欢上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600元的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

       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到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谢辞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韵盎然,鸟语花香。    郭孔孙说,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

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与繁重的工作,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干劲。

       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不损失,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1.下面对本篇通讯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 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B.在文章正面描写的老郭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的仪式中,他的家人甚至村干部和村民有时都会自发来参加,这些着实让我们感动。

       C.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军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D.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的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E.本通讯中的这个“兵”,为军队付出了大半的人生,他所代表的军人对军队这种难以忘怀的情怀,充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2.“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6分)

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6分)

4.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