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后边题目。(8分) 满江红 【金】 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后边题目。(8分)

满江红  【金】  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4分)

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菊花。作者用雨后荒园的凄凉肃杀来反衬初开的菊花的鲜嫩可爱 ,展现它生 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神态。(或用典,作者巧用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表现菊花的高洁;对比,“到而今”三句写菊花的凋零衰败,与开头它的娇艳形成对比。) 2.①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志愿。他看到凄风苦雨中“此花能保,英英鲜质”,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和屈原,为菊花生不逢时却能自保而欣慰。 ②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从下阕中“汝身孤特难立”等句可看出作者担心自己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难以立足。 ③对已逝黄金年华的无限怀念。“堂上客,须空白”等句感叹岁月匆匆、功名未就,年华已逝。 【解析】段克已是金末元初著名诗人,自幼有才,与北段成已以文章擅名 ,被时人同为“二妙 ”。金朝末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他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即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浑不逢时,无力回天。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开头三句 ,首先展开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y è)”,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象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 接下来,轻轻一转,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作者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 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这里,词人显然是以他们高洁的情操来激烈自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时。综观七片,处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生世之感。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难以言传的苦衷 ,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惋、怜花惜人的深情 。 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 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 。“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 。“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中心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叫人无法辩认,也无须辩认,写得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

②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                       逸: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                   素: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犹:相同,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不欲出也                       其信然邪?其梦邪?

B.使窃财者刑                       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然后可教以礼义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都不能杜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

  译文:                                                             

(2)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东”。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形式上的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尽管距离春季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但报名登记的人数已远远超过招收学生的人数,这让在成外附小幼稚园外通宵排队的家长们很是焦急。其实这种现象只是目前全国适龄儿童入园难的冰山一角

B.目 前,简化字已为全体国民所接受,没有必要推行繁体字,但是,简化字也不能随意生造,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形体书写。

C.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国王的演讲》包揽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铩羽而归。科林•菲斯凭借可圈可点的表演,荣膺最佳男主角奖。

D.对于电信局收费不合理的问题,沈洪嘉教授多次写信给有关领导,但是大音希声,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辐射   涨幅   老羞成怒   鸠占雀巢  门可罗雀

B.鱼杆   竹竿   无计于事   曲意逢迎  委屈求全

C.殉职   徇私   哀声叹气   唇枪舌剑  口蜜腹剑  

D.装潢   弹璜   无所是从   仗义执言  直言不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