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问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④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 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剐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管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擒③;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

    (选自《刘大椭集》)

 注:①疵颖(lèi ):缺点。②锓(qīn)板:雕板刻书。③拚( yǎn):通“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    售:考中

  B.余间出文相质            间:问或

  C.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    假:借助

  D.而司城固不可问矣        固:本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项是(3分)(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        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①③⑥    8.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难。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退职归乡。

  B.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辞官后回到家乡。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见到。

  D.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流传。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惆怅忧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C 2.B 3.D 4.(1)(3分)人得志与否系于上天,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2)(4分)我年少气盛不会谦让,有时候和他争辩起来,甚至到了喧嚷吵闹的程度。   (3)(3分)(倪司城)惆怅地辞别离去,匆匆又过去了四年。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梅戏的抒情性

1952年底和1954年秋,上海举行戏曲调演和汇演,《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轰动大上海。当时的观众评价《天仙配》:“以意境表演为主,演得太美了。黄梅戏那种丰富而生活化的舞蹈,演得太优美了。”“树上的乌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这些与山水景物紧密相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句,没有哪一个热爱黄梅戏的人不乐意接受。它清新自然纯朴,好听好看好懂。

黄梅戏以抒情而见长。这一艺术风格既是剧种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基础。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

戏剧剧本的创作是前提和关键。一定要写好人物的不同凡响的遭遇,写好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性格、命运,创造奇特的有利于人物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情境和意境。比如《血掌记》中公子林中德在黄府花园血染手掌并丢失白扇而被打入死牢,《双合镜》中小姐秦秀英为搭救公子张德义而被父亲逐出家门,后戴发为尼仍忠贞不二。没有一个抒情性良好的剧本,一切都是无米之炊。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即曲牌体部分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它的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爹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都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女驸马》中冯素珍唱的“民女名叫冯素珍”,都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它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好听”是广大戏迷观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共同评价。“好听”虽然不能等同于黄梅戏音乐形象的抒情,但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又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皖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是黄梅戏抒情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因素。无论是湖北的采茶歌、江西的采茶调,还是怀宁的小调、桐城的民歌、岳西的高腔和青阳腔,都是在黄梅雨季倾诉着忧愁哀怨,演绎着离散悲欢。这些曲调表达了人间的不平和真情,传颂着皖江山水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乡音源源不断地向皖江两岸流淌、聚集,经过解放前150年的孕育,终于酿成一个具有哀怨缠绵、婉转悠扬的抒情风格的剧种即黄梅戏。

    (摘编自胡亏生《黄梅戏风貌》)

1.从原文看,下面对“黄梅戏的抒情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风格,黄梅戏富有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的抒情性风格。

  B.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特征,只要有抒情性良好的剧本,就能体现黄梅戏的抒情风格。

  C.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唱腔上表现为它具有个性特色和格调,一般观众则评价为好听。

  D.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皖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

2.下面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梅戏的腔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调,表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忧愁。

  B.套曲代表了黄梅戏音乐的最高水平,这一体系以平词为核心,包括了数板、对板等腔体。

  c.平词具有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功能,它也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情感。

  D.只有将黄梅戏的各种腔体进行耦合交叉,才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仙配》以优美的意境表演,生活化的舞蹈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人们喜爱它的清新、自然、纯朴。

  B.《天仙配》的唱词充满诗情画意,与山水紧密相连,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可见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唱词。

  C.黄梅戏剧本创作中.在情节的安排上强调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创造有利于抒发人物感情的情境。

  D.从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看,它是经过较长时间孕育,表达了皖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抒情风格的剧种。

 

查看答案

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地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6分)

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远山,如沉沉夜空。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安徽某学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就要开学了,父亲坚持要亲自送儿子去学校报道,被儿子婉拒了。

要求:(1)父亲说出坚持的理由,儿子的婉拒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2)符合情境与身份,语言得体。

父亲坚持说:                                                 

儿子婉拒说: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5分)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具一份天籁之美。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后代写山水的诗人,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农业人生的诗情。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