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年来,人们对中国足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年来,人们对中国足球寄予着厚望。在2010年的中韩赛中,中国队深孚众望,最终以三比零的佳绩结束了32年的恐韩历史。

B.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详细地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仍然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明降暗升”。

C.每当清明时节,总会烟雨迷茫,我们可以走进自然,无需雨具,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烟雨花香带给我们的舒适。

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A 【解析】(A项“深孚众望”是指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B项“莫衷一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普遍认为”与之矛盾。C项“栉风沐雨”是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薄熙来的为官魅力
吴红缨
相对其他高级官员的低调,薄熙来一直保持开放姿态。
  薄熙来曾说,一个地方,如果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差距,本身就是视野的局限和思想的麻木,就是思想不够解放的表现。关起门来在家里“念书”不行,还要走出重庆到外面去“见世面”。
  于是,带队考察,到各地“取经”,成了薄熙来外出“见世面”的寻常之举。
  要求下属要走出去见世面,确实是薄熙来的风格,他在担任辽宁省省长的时候,就曾带出庞大的招商团,到外面考察招商。一位曾担任中部某省领导的官员曾表示对薄熙来模式的称赞,并称曾邀请过薄熙来到该省做报告,打开下属们的视野。
  早在去年10月,薄熙来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华尔街日报》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正在将权力逐步移交给新一代精英——那些懂经济、懂商务、更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官员。
  “重庆人对薄熙来抱有很大希望,他们觉得这是重庆的一个新的机遇。”一位重庆市民说,“他们希望看到重庆像大连那样发展迅速,市容美观。”
  薄熙来以大连为起点,其在大连的治理成绩全国闻名,重庆人亦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并改变了大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市民甚至将他与足球、服装并列赞为“大连三宝”。
  薄熙来曾担任商务部部长4年,他的幽默、智慧、直率,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谈判中,也不难见到他的“强硬”和“坚决”。
  在很长时间里,这位从前的大连市“活名片”,也日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名片。
  不过,薄熙来在重庆面临的任务也很艰巨。重庆地区的山脉和峡谷使部分区域与外界的发展完全隔断,从该地区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的时间要整整两天。
  上任当日他就表示,重庆是西南重镇,而自己在东北工作过20年,从东北到西南,正好是一个大掉角,跨度很大,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薄熙来对重庆未来发展提及最多的,是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当地观察人士将之称为:薄熙来的大开放观。
  2008年4月,薄熙来率团考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台湾日月光集团时,诙谐地说:“重庆过去叫雾都,近几年环境有了大改善,也能经常见到‘日月光’了。我们重庆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就是来接日月光集团去重庆!”
  集团董事长张洪本当场表态,公司准备将重庆作为西南的主要基地来发展。
  在温州考察时,薄熙来说:“温州200多万人在全国、全球各地经商办企业,输出了这么多的小老板。我们想知道温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这么多的小老板?让我们在重庆这块土地上也‘种出’更多的小老板来。”薄熙来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薄熙来还强调一定要降低企业的“人际关系成本”。外地企业在重庆投资,不怕手续麻烦,却特别担心当地的潜规则,最怕“不花钱不办事,花了钱乱办事”,担心重庆讲人情、讲关系;担心不认识人,会受排挤。
  针对企业家的顾虑,薄熙来说,重庆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包容性的法制氛围,重庆不仅要给外来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还要营造一个法制上的公平环境,让那些想到重庆做事的人,能够在公平的环境里,按自己的本领发展成长,以免去不应有的“商务成本”和“人际关系成本”。
  他承诺说,各方面的企业到重庆即使举目无亲,也能够在这儿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最后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对于重庆,路还很长。对于薄熙来,他能否在这个城市留下自己的痕迹,时间将会证明。
                (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2008年10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薄熙来是个一直保持开放姿态的魅力官员,这同时与不少高级官员的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薄熙来要求下属要敢于走出重庆到外面增长见识,他无论是在辽宁还是在重庆都曾组织下面的官员到外地考察、招商,他这一做法得到了其他一些省领导的称赞。

C.薄熙来懂经济、懂商务、更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是作为新一代的精英进入权力中心的。

D.薄熙来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主政重庆后,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扶持民营企业,他还希望有更多的外地企业到重庆投资。

E.薄熙来担任大连市市长时,曾被看作是大连市的“活名片”,担任商务部长后,又日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名片。
(2)薄熙业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3)薄熙来身上有哪些个性魅力?试分条概括。(6分)
答:                                                                       
                                                                           
(4)重庆经济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果你是薄熙来,打算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8分)
答: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
行吟水手
教授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平时喜欢收藏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但大多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找点乐子而已。
那天,教授从外地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回来,看见家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蹲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装满零钱的碗,身边靠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和其他乞丐不同的是,这个乞丐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教孩子认字。孩子的一只手依赖地搁在他的肩上,他回过头耳语般地对孩子说了一句什么,孩子咯咯咯笑了起来。
那一刻,教授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一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做小学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自己写字的情景。
教授情不自禁地走到乞丐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乞丐说:“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乞丐说:“山南。”
教授说:“那是个穷地方啊。”
乞丐说:“就因为穷,孩他娘才跟着一个外乡人跑了。我年前害了场大病,没法再种地养家,就只好带着小孩出来乞讨——”
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沦落的乞丐,在生活都难以保障时,竟然还教儿子读书识字。看得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感动之余,教授掏出一张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送给了乞丐。
临走前,教授盯上了乞丐面前放着的那个装满零钱的碗。那是一只土巴碗,土得掉渣,做工粗糙。教授眯着眼睛,专注地端详着那只土巴碗,久久不忍离去。
乞丐被教授的举动给搞蒙了,一只白送都没人要的土巴碗,怎么就让眼前的这位城里人发起了呆?
这时,教授拿起了那只碗,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乞丐说:“这只碗,卖给我好吗?”
乞丐一听连连摇着头说:“不,不不不——”
“哦?”教授吃惊地看了乞丐一眼,“看来你知道这只碗的价值了?那你开个价吧,打算多少钱卖给我?”
乞丐一愣,脸红了,连忙说:“不不不,一只土巴碗,白送都没人要,哪能卖你钱?你真想要,拿去得了。”
教授的眼睛一亮。教授说:“这只碗明明是古董,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元,你将这只碗卖给我,去找个事干干,也好让孩子有学上,怎么样?”
三年后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教授家的门厅。当时教授正在伏案填写一张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用来资助山区教育事业的汇款单。
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中年男人,他就是三年前的那个带着小孩乞讨的乞丐。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乞丐的身上多了件名牌西服,手里提着一盒高级礼品。
乞丐坐在教授家的客厅里,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乞丐说:“我这次来是向你表示感谢之意的,是你的三万元钱让我站了起来。”
教授说:“那么,这几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呢?”
乞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声说:“三年前,我用卖碗所得的三万元和别人合伙在老家那边弄了个窑场,做起了烧瓷。一些烧瓷拿出去卖时竟被人误认作了古董,我们也就将错就错地当古董卖,几年下来,好歹也弄了几个钱。”
教授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教授说:“那个小男孩,他现在上几年级了?”
乞丐说:“我叫他退学回家帮我打理生意了。”
教授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良久,教授起身走进了卧室,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只碗,正是乞丐在三年前卖给教授的那只土巴碗。教授说:“这只碗,只不过是一只再也普通不过的土巴碗而已。”
乞丐说:“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这只碗不值钱,那干吗还要花三万元冤枉钱买它?”
教授说:“我当时买的不是一只一文不值的土巴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乞丐有些弄不懂了。
教授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教授对乞丐说:“你走吧,你怎么还坐在那里?”
乞丐说:“我没坐啊,我站着呢!”
教授说:“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没有站起来!”
乞丐在走出教授家门厅时,听见了瓷器碎裂的声音。
(选自2010年第8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教授”收藏的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大多值不了几个钱,表明他并非指望这些藏品升值,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

B.小说中“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虽不是主要人物,但设置这个人物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的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C.如果不是“教授”用三万元买那只土得掉渣的土巴碗,小说中的“乞丐”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发不义之财的人。

D.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及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乞丐”命运的变化和呈现“教授”复杂难言的内心活动。

E.本文将“小男孩”和“乞丐”、“乞丐”和教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手法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2)小说主人公“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三次写到“站”,分别有哪些含义?请概括说明。(6分)
答:                                                                     
                                                                          
(4)“土巴碗”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形象塑造等
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5分)
答: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傅潜,冀州衡水人。少事州将张廷翰。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候。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复加马步都军头、领罗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富州团练使,迁日骑、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领云州防御使。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挝、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无何,契丹破狼山砦,悉锐攻威虏,略宁边军及祁、赵游骑出邢、洺,镇、定路不通者逾月。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康保裔遂战死。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殿前左班隶:隶属

B.朝廷屡间道遣使间:中间

C.因诟潜曰诟:辱骂、指责

D.一夕狱具狱具:判罪定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直接表现傅潜怯懦畏战的一组
(    )(3分)
①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②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
③潜卒逗遛不发                ④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⑤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⑥潜不之与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潜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所中。后因在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余人,受到了皇上的赞叹。

B.咸平二年,傅潜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由于傅潜胆怯软弱不抵抗,导致契丹攻陷许多地方。

C.傅潜虽不听从朝廷和众将的劝战,但他是个有涵养的人,别人羞辱他“还不如一个老太婆”,他也不生气。

D.皇帝亲征时,傅潜仍不积极配合,致使战事不利。皇帝大怒,但最终赦免其死罪,只是削夺了他的官职爵位,把他及其家属长期流放到房州。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3分)
译文:                                                                     
(2)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4分)
译文:                                                                     
(3)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