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灵折旧费 作者:董保纲 这是5年前的事儿了。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心灵折旧费
作者:董保纲
  这是5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整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庄,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的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蒙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而在大哥厂子的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字:诚信为本。
(选自《读者》)
1.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颇为鲜明。请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4分)
2.本文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中年男子,作者为什么不给他加个姓名呢?请析其理由。(5分)
3.联系全文回答:大哥厂子的门口,为什么不写别的字,而要写“诚信为本”(6分)

 

1.(1)细节描写,如“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2)动作描写,如“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袭,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3)语言描写,如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4)心理描写,如“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郡位汉子早点出现呀,……大哥由沉默交得烦璨,又由烦燥变得愤怒。……大哥终于绝望了”(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2.因为这是一个陌生人,作者并不知道他的名和姓,这样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服力;(2分)姓名并不重要,这个汉子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一个象征,这样写,有代表性.(3分) 3.(1)这是五年前那个汉子身上体现出的品质;(2)是大哥从五年前那件事上获得的人生启示;(3)是大哥这些年坚守的人生信条;(4)是大哥企业红红火火的根本原.(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出书斋的阅读
凸凹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感到,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烂激越起来。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而这种敏感却在读书人那里悄然丢失了。何以至此盖因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厮熟的书斋环境,培植了阅读者的生活惯性和生命惰性。
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于是,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纪德在《地粮》一书中说:“抛掉我的书吧,不要在这书中寻求满足;也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这种念头正是你的奇耻大辱:假如我为你找到食品,你会反而不饿了;假如我为你铺好床铺,你会反而不困了……抛掉我这本书吧,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去寻找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吧,别人能做得跟你同样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别人能写得跟你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写。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啊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这里的含义是深刻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对一种思想的眷恋,就意味着对其他的一切的放弃。而这其他一切却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恋的更有价值、更可取。因此,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同时,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创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如果这还不能让读书人醒悟,那么,反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往往是读书人这一事实,也应让偏执的阅读者警醒了。
不用讳言,读书人是对书籍伦理有过分嗜好的人。所谓书籍伦理,就是书本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所以,读书人与市井人的分野,就在于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断;而在市井人那里,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别的智慧。因此,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读书人更灵活的“变通”能力,他们生活得更灵动、更有生气,也更有力量。
有人问纪德:“伦理能增加你的乐趣吗?”
“不能,”纪德回答说:“只会证明我的乐趣是正当的。”
那么,书籍伦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长期处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考虑之中,犹豫踯躅,弄得筋疲力尽,最后确信,只有干脆一动不动,才不会犯错误。
在生存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的现实面前,在不容分说的生活洪流面前,书籍伦理显得多么苍白,书生的面孔显得多么柔弱。他们是孱头,而不是强者,他们是最先倒下的人。书本把他们害了!再说读书人拥以自负的书斋。书斋就像专门培养庸人的太过于幸福的家庭--封闭的窝,关闭的门,怕人分享幸福的占有,自以为是的自我感觉。发黄的册页遮挡了读书人的目光,使他忘记了门外的原野也正为他敞开着更为博大的胸怀;被书香麻痹了的心灵,使他无力做一番字纸外的畅想和憧憬。正像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幽禁于妻子、孩子之中一样,读书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于书本。也正像家庭把伟岸的丈夫奴役为庸夫,书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腐儒是什么是与自然、社会和生气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是离开书本就不能发出生命之音的人。
纪德说:“我憎恶家园、家庭,我憎恶人寻求安歇的所有地方,也憎恶持久的感情、爱的忠贞以及对各种观念的迷恋--一切损害我主持正义的东西。”
所以,读书人有理由憎恶书斋,幽闭了生命的处所,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倾听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创击而发出的人性的呐喊,更不会听到正义的讼辞。
走出书斋吧。
美的东西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们心中的价值;过于魇饱的阅读,会淡化读书的生命乐趣。我们应该时常到市井上走走,不仅是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也因为对书本的暂时疏离,会找回久已不尝的对阅读的“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有渴望,才有被满足之后的酣畅醉意。
到了这般天地,书才真正融入读书人的生命之中;读书生活已远离了功利,成为一种天伦之乐。
(l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读书人如果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就不可铯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B.书斋的空间有限,光线也比较暗淡,读书人要有选择地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C.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到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这是让读书人醒悟的原因之一。

D.由于读书人嗜好书籍中苍白的伦理,所以,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总是不如市井之人。

E.读书人过分嗜好书籍伦理,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不但失去了读书的价值;也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理解恰当的一项(3分) 

A.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B.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C.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D.因为生活的给予与转化大于书本,我们应该走出书斋,离开书本,走入市井,这才是读书的一种天伦之乐。

3.作者引用纪德《地粮》中的话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4.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怎样的阅读才是“走出书斋的阅读”?(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___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2)若夫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3)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前赤壁赋》)
(4)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梅花绝句                        见梅
陆游                          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赏析其修辞效果。(3分)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居,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乱构:招致

B.先遣人以书真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京师诣: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归慨然生民为念

B.豪杰之士,乘时起诸侯不期会者八百

C.真请行省举义兵除之真遣使由海道奉表

D.易乱为治上也顷,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                    ④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上 曰 夫 能 不 贾 祸 于 生 灵 者 必 世 享 其 泽 朕 嘉 卿 忠 诚 念 江 西 地 近 广 东 是 以 特 授 尔 江 西 行 省 参 政 以 表 来 归 之 诚 古 云 令 名 德 之 舆 也 卿 令 名 已 著 尚 懋 修 厥 德 以 辅 我 国 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
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中国公民诚信文化建设构筑可靠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环境,有利
于在社会发展中维护和确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主流价值观和公民行为准则。

C.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
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D.备受舆论关注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的调查结论何对公布,仍没有得到已介入此案

调查的河北省检察机关的明确答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