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个字,5分) 中广网北京11月...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个字,5分)

    中广网北京11月19日消息 国家发改委今日发布消息,对全国电价做出统一调整。本次调整并不针对居民用电,但民用电价将最快在明年一季度起做出阶梯式调整。

    发改委官员介绍,此次调价的主要内容为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8分钱,但对各地区、各行业用电价格水平的调整有一定差异。受当地电网企业普遍亏损影响,陕西、山西、甘肃等十大产煤省、市(地区)将上调上网电价,改变企业严重亏损局面,价格浮动在每千瓦时上调0.2-1.5分钱。而沿海省、市(地区)供电企业盈利良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因此拟下调电价每千瓦时0.3-0.9分钱。

 

国家发改委调整工业用电价格(1分),地区、行业电价调整有差异(2分),价格有升有降(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句子,语序连贯、自然的一项是(3分) (    )

    赛尚夫人最后的一张肖像是热闹鲜明的。她坐在阳光照射下的花园,花花草草与白色的路上腾起春夏的烟尘。穿着礼拜天最考究的衣裙,鲸鱼骨束腰带紧匝着她,她恢复了少妇的体格,两只手伸出来也有着结实可爱的手腕。⑥然而背后的春夏与她无关。②画家的环境渐渐好了,③苦日子已经成了过去,①可苦日子里熬炼出来的她反觉过不惯。④她脸上的愉快是没有内容的愉快。⑤去掉那鲜丽的前景,人脸上的愉快就变得出奇地空洞。

    A.④⑤②③①⑥      B.②③①⑥④⑤   

    C.⑥④③①⑤②     D.⑥②③①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从去年开始,市委宣传部把宣传文化系统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引入到文艺精品生产当中,形成了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动作品、项目完成兑现补贴奖励政策。

    B.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C.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

    D.去年9月以来,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之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普通存在着心理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星光中学每年秋季对新生例行公事进行的“让我走近高中”系列活动,经多年实践证明,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C.这一规划与政府的“在南六基础上改造”颇有不同,但是如出一辙,都是要把沈阳的药品批发产业做大做强,而这也正是必然的趋势。

    D.暴风来临,正是驾驶人用眼睛观察交通动态的时候,但此时眼睛被沙尘遮住看不清前方路况,可谓临深履薄,为此,行车中遇到大风,一定要关闭驾驶室门窗,以防沙尘刮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好人是之

郭启宏

    于是之卧病多年。期间曾住过中医院,虽不辨识探视者,犹能眼观电视里《茶馆》的画面,手指自己“哦哦”几声;今年春上我去协和病房看望,他沉疴绵惙,已经连电视也不能看了。回想起当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从《龙须沟》里程疯子听知小妞子淹死时倚门搓泥的神情,到《茶馆》里粘贴“莫谈国事”后摩挲着双手走路的步态,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酸痛,岂止是人世无常的浩叹,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

    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世上只分好人和坏人,且带相,就像《镜花缘》所描绘,好人脚下一朵红云,坏人则一团黑气,望之即知,免得上当。

    我于1989年从北昆调入人艺。此前,我正经历着一段人生坎坷路,我当然愿意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如果记忆无误,从问题的提出,到调动的完成,前后不过短短五天!人常说,于是之办事优柔,我要说,谬也!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

    是之希望我早日出作品,我则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实现由戏曲向话剧的“转轨”。他问,“多久?”我说,“两三年吧。”“能不能短点?”“努力。”事后偶尔碰面,他又问,“写了吗?”我说,“不是说好……”他狡黠一笑,“哦,忘了,不过,有了构思无妨谈谈,大家帮着出出点子。”我怀疑他的记性,感激他的好心,这叫大智若愚!

    转年初夏,我怀揣《李白》初稿,忐忑着轻敲他的办公室,他正开会,我抱歉地说,“只要一分钟……”他走到门外,小眼睛闪烁睿智,“有了?”我点点头。“写什么的?”“李白。”我来!”他未看剧本就表态,分明是在鼓励我。“就是为你写的!”我也机敏起来,舌灿莲花。半个月后,是之约我共进工作午餐,不是二人,是三人,导演苏民介入了。从迷惘彷徨到云破天开,恍惚转瞬。

    一个艺术家的好品德贯穿于艺术行为的全过程之中。当我怀着感激之情回顾人艺对《李白》的经营的时候,我每每为是之的付出所感动。无论是艺术管理的理念,还是艺术创作的思维,都给人启迪。有一天,老于说,“我琢磨《李白》应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反正跟杜甫不一样,应该空灵一些。咳,我也没想好,我这是难为作者了!”啊,空灵……太对了,也太难了!我为此犯晕,辗转反侧好几晚,为了《李白》空灵,我可是一点也不空灵。

    反复最多的是全剧的高潮——李白与妻子分手,一种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最后诀别”的必然性与“情投意合”的暂住性形成强烈的冲突,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和导演为这番发现而樽俎交欢。没想到老于看后却不满意。我懵了。又过了几天,老于说他又看了几遍,觉得似乎也只能这么写,他原先的意见收回。我又懵了!——我作剧几十年,遇到文化官员无数,愣是没有听说过哪位说过“意见收回”的话!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老于看第一遍不满意,而后觉得还可以?其间有无直觉与思考的参差?戏剧流程不允许“思维暂留”,观剧自是“一次完成”,怎能奢望观众再看三看?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

    啊,是之对我、对《李白》应该不是特殊关照。他有平民意识、平民视角,从来一视同仁。他长期领导创作,言论颇多警策。

    他说:“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我觉得这个观念很重要,不好颠倒了。”“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们的劳动。要肯于承认自己不如作者,至少在他所写的题材上,你不如他们懂得多。”

    好些年前,我做过一个梦,我的戏上演了,我握着老于的手哭了,哭得很伤心,竟哭醒了。我很纳闷,我发表过近百部剧本,多半上演了,何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于是之: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在娓娓的叙述性语言中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语句,使传主的精神风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文章结尾处详写梦境,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艺术地表现了“我”因剧本难以上演,愧对于是之的复杂感情。

    C.“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把作者难以言喻的心酸具体化,意在说明于是之舞台形象的渐行渐远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

    D.“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语言诙谐中又有赞叹,写出于是之先生性格中勇于担当的一面。

    E.为了突出于是之先生深厚的艺术修养,作者详写“我”创作《李白》剧本时,于是之先生给予我大量的指点与帮助。

2.作者为什么说“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请结合传记内容加以简析。(6分)

3.依据文意,理解下列画线内容在文中所包含的深意。(6分)

①“我来!”

答:

②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

答:

4.关于《李白》剧本的修改,作者写道:“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你怎样认识文中所说的“直觉”和“思考”。(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生命的胡杨

巴图尔

    踏着厚厚的浮土行走在胡杨林里,这些令人生畏的虚土,早已张开了热情的怀抱,无论我们怎样躲避,也逃不过它们的侵袭,一股脑地扑向了我们。

    可以说我对胡杨是敬慕有加的,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倔犟与高傲,深深地打动我的灵魂。而对这些春天奉献一片翠绿,秋天又捧出一色金黄的胡杨,我心中有太多的感动与深思了。 而它们生存的环境如此的恶劣,置身于大漠戈壁之中,它们用一生不变的理想与追求,实践着它们对生命的渴望。只有这个时候你的心灵和灵魂,会被这样的一种斗志而震撼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敬慕它们。

    无论它们脚下站着的土地是何等的贫瘠,身处在怎样的一种恶劣环境之中,胡杨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的渴望,放弃对绿色的向往。无论那样一片绿色有多么小,无论那样一片绿色有多么泛黄,都蓄积了胡杨一身的力量,只为了那一片并不太耀眼的绿色。

    哪怕是死了,也不肯倒下高贵的身躯,立在大漠戈壁之中承受时光大刀的砍伐,依然不改对生命的执着。

    倒下又能代表什么?既不是屈服也不是放弃,更不是屈膝向上苍的乞怜。而是用另一种生命的姿态体验着时光匆匆而逝的脚步。

    面对大漠戈壁,胡杨是永远打不垮砸不烂的勇士,它们是永远斗志昂扬的王者。它们没有可以炫耀的王冠,也没有斩妖除魔的战刀。可它们有铁一般的意志,有钢一般坚韧的性格。就连时光老人拿它们也无可奈何,只能留下一串长叹滚入宇宙的河谷中残喘。

    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誓言,有了这样坚如磐石般的誓言,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你看这样一株傲立在沙漠之中的胡杨枯木,它是何时死去的呢?这已经不重要了。时光老人毫不留情地带走了它的生命,可它依然傲立在大漠之上,展示它不屈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渴望。

    和这样一棵枯死的胡杨面对面,会让我感到一种坚硬的东西,在我的思想里,在我的血脉里滚荡

    虽然没人思考胡杨无处不渗透对人类的恩泽,可谁又想到过胡杨脆弱的生命和日渐恶劣的环境。它们用顽强的生命擎起头顶上的蓝天,昂首傲立在四季风沙的大漠之中。它们没有可以炫耀的绿色,而它们用失血的胸膛把希望奉献给了塔里木的大地。塔里木因它们而精彩,因它们而令人向往。

    胡杨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的考验,面对大漠风沙的洗礼,依然不改对生命的渴望。无论生得有多么艰难,它们也一定把心中的绿色绽放枝头。无论那样一片绿叶有多么泛黄,那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承诺,一种信念。

    面对一株株塔里木两岸的胡杨,此时,再精辟的语言,再精妙的赞美之词,都显得那么空洞,那么微不足道,无法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慨。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多余的。它们不是为了一句赞美之词而生,更不是向我们炫耀它们一身的野性。它们用一生去体验生命的苦难,用一双冷漠的眼神,注视一寸寸光阴的流逝,与塔里木旷古的大漠风沙对抗着,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它们生命的温柔和心中不变的坚强。

    沉思之中,我领悟一种生命自生自发的渴望,胡杨用最原始最无奈的生命,对抗着日渐恶劣的环境,积一身的力量,绽放在枝头的是它们对生命的渴望,是它们最美丽的梦的衣裳。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以感情为线索,抓住胡杨所独有的特点,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阐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B.文章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张力,比如“失血的胸膛”“最无奈的生命”等,为胡杨所处环境的恶劣鸣不平,揭示了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的主旨。

    C.文章结构安排自然平实,由实到虚,由对自然界不屈的胡杨的赞美,对胡杨精神风貌的赞叹,最后到对人生命的思考。

    D.“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运用顶针修辞格,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突出了胡杨的不屈和坚忍。

    E.文章主要描写一株“傲立沙漠之中的胡杨”,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特写般的笔法,突出了散文的主旨。

2.文章以“胡杨”为写作对象,一开篇却写到“浮土”,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 “ 敬慕”和“敬畏”胡杨?(6分)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语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分)

4.作者说:“会让我感到一种坚硬的东西,在我的思想里,在我的血脉里滚荡”,请结合文本和我们自身的理解、感受,谈谈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