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鱼,飘在空中 江 飞 (1)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鱼,飘在空中

江 飞

  (1)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而狡黠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2)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

    (3)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4)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5)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是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去。

    (6)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7)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

  (8)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了寒冷的基调。

  (9)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的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那里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盗版影碟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抚摩着被踢打过的青肿的脚踝,坐在地上,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捱着饿。就这样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把她放了。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10)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这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11)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的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12)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1.文章以梦境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答:                                                                        

                                                                           

(2)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答:                                                                        

                                                                           

3.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悟,谈谈你对标题“鱼,飘在空中”含义的理解?

 

1.①照应开头“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使文章首尾呼应。②含蓄而形象地点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2.(1)母亲对鱼有着特殊感情,鱼对母亲来说,特别重要,挣钱养家,供两个孩子上学,全靠鱼。鱼是母亲心中的希望与寄托,这希望之火永不熄灭。 (2)这里有对母亲付出的感激,也有对自己前途的茫然。“我”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故乡,获得新生,但又不知能不能过上母亲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3.①冬天街头卖鱼,勤劳执著。②北京街头兜售盗版影碟,为儿子的学费铤而走险、小心翼翼。③义乌打工熬夜,安分守己,劳累恋家。 4.①鱼从水中跃起,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②母亲像城市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为了生活而漂浮在城市里;③我像一尾鱼,离开母亲,走出农村,开始新的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应从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照应开头“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首尾构成呼应;内容方面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含蓄而形象地点题。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思考深刻、透彻、全面,答得准确到位,是得分的关键。如果只从表面去理解,必然会影响得分。第一句要深刻领会“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的含意。第二句要抓关键词“与鱼为伴”“获得新生”“寻找新生”,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确定要点所在原文中有关的区间非常重要,然后便是筛选、提炼要点,既不能漏选,又要提取主要的信息,要准确、到位。本题的答案要点应从短文的第(9)(10)(11)自然段中去筛选、概括。 4.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鱼,飘在空中”,要把鱼的命运、母亲的命运和作者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恐惧性营养不良

朱耀华

一天,我的门诊来了一个病人。病人四十来岁,面色苍白,奇瘦。经过检查,他患的是一种现在十分罕见的疾病——营养不良,而且相当严重。从他身上,并没有发现其他原发性疾病。老实说,平时,我见多了因为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而营养不良,几乎已经从我的病谱中消失了。

  我对病人的妻子说,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多吃些鱼、肉、蛋,加强营养。她一听,笑了。她说,医生,实话对你说吧,我家里并不穷。钱,不是问题。

我有些错愕。

从她的口中得知,病人是一家私企老板,统领着千余号人,有车有别墅。

  我诧异了,他这种人,怎么可能营养不良呢?

  从他的病史中,我慢慢找到了答案。以下是病人的陈述:

  医生,你可能看不出来,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体育健将。我拿过县里的短跑冠军。游泳,打球,样样在行。我从来不知道进医院的味道,用我母亲的话说,我壮实得像一头牛。我的父亲一生坎坷,但他活到了98岁,我相信自己也会继承他的长寿基因。不过,现在看来好像有点儿不靠谱了,是吧?

  事情得从几年前说起。那年,我的舅舅喝了假酒,中毒身亡。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不知道哪一天,这样的事情会落在自己身上。后来,发生了苏丹红事件。你肯定还记得,就是有人往禽蛋里添加了一种化学物品,为的是使蛋黄看起来赏心悦目。那是一种致癌物质。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吃蛋了。惹不起,躲吧。我想。

  后来,又发生了毒米事件,我只好改吃面食。我是北方人,对我来说,这没有太大困难。但是,这样也并不安全,因为不久就有证据表明,面粉里被不法商贩掺入了大量的滑石粉和增白剂。

  瘦肉精,潲水油,假牛奶……这些老套的新闻被不断重复。看来,惹不起,躲也躲不起了。越来越多的事件证明,我们的胃是一个时刻面临着危险的器官。我每一天都变得战战兢兢。据说,有专家论证,潲水油比砒霜还毒。天哪,这不是杀人是什么呢?

  为了使自己安全地活下去,我不得不小心翼翼。我曾经设想过买一头奶牛,自己养,喝直饮奶——你别笑,这个名词是从直饮水那里来的。据我所知,有我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当然,这只能是想想而已,不然,我们这个城市早就变成奶牛场了。

  可能你会说我神经过敏。不管怎么说,我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我没有了安全感。我的食谱也变得越来越窄了。可以说,我已经没有了食欲。我的胃对什么都已经失去了兴趣——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胃,说不定它已经退化了。

  就这样,我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惹不起,也躲不起了。医生,你说,我还有救吗?

  我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建议他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事实上,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而且,一切都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很显然,我的疏导是软弱无力的,现实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后来,我给他开了一些必要的营养药。他拿起药单,用缺少光泽的眼神盯着我,说,你保证,你们医院不会有假药?

  我笑了笑。我说,我保证。

  他弯腰仔细看了看我佩戴的胸卡,问,你是专家?

  我说,算吧。

  他摇摇头说,这年头……专家也有假的。

  我脸红了,有些恼怒。但我保持着应有的职业素养,没有和他争辩。他的妻子悄悄对着我的耳朵说,医生,请别介意,他有时连我都不相信。

1.“我有些错愕”,小说中有哪些令“我”“错愕”的地方呢?请结合文本分析。

2.病人是如何患上“营养不良”病症的?请简要概括。

3.“我不知道哪一天,这样的事情会落在自己身上”,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请结合文本分析。

4.小说家汤吉夫说:“不合逻辑,违背情理即是荒诞。”你认为本文所叙述的事情荒诞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重建文学批评的公信力

我们时代的文学现场和批评家的工作现场距离越来越远,现在该到了文学批评质疑自身存在意义、重建公信力的时候了。而质疑也好,重建也罢,文学批评必须思考一些基本常识问题。

一是文学批评必须“到场”和“到岗”。必须明确文学批评不完全是书斋里的学问。学院化、学理化不是文学批评脱“岗”和离“场”的遁词。文学批评“到场”和“到岗”不只是不断追踪新作家新作品的问题,还关系到熟悉新的批评生态、掌握新的批评媒介、运用新的批评范式的问题。网络、都市报、时尚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呼唤新的媒体文学批评。对于新媒体文学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的关系以及差异有待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严格地说,当下文学批评与中国飞速发展的新媒体很不相称。“到场”和“到岗”,有一个问题需要正视,中国文学生成于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场域。因而,我们不仅有理由要求批评家懂文学,而且必须懂“中国”,懂“中国问题”。批评家不只是文学鉴赏家,更应该是一个有现实关怀的“杂家”。

二是文学批评必须“批评”。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实看,当下有理有据对中国文学挑刺找茬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批评都很稀缺。批评家和作家一团和气、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批评的锋芒越来越钝化。

三是文学批评必须“文学”。当下文学批评越来越“非文学化”值得警惕。拿近年以“小历史”视角叙述近现代中国史的长篇小说为例,如何对《兄弟》《受活》《生死疲劳》《赤脚医生万泉和》《致一九七五》《启蒙时代》《河岸》等进行文学考量?值得注意的是,批评界对这些小说关注的热点往往集中在和“大历史”叙述的意识形态视角上。问题是文学的任务仅仅是提供一种不同于正史的地方史吗?对于这些小说,如果我们还只是将其意义设定在历史的真伪之辨上,显然是一个背离文学常识的伪命题。

具体到每一个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家,首先要追问的是,“谁”在批评?也就是批评者站在什么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观察当下的文学批评,是“谁”在批评,是“谁”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不清晰。千人一腔,我们感觉不到文学批评从业者独立的文学观,感觉不到他们的体温和心温。在这里,我们甚至不害怕批评者的偏见和异见。一定意义上,最可怕的不是偏见和异见蜂起,而可能是唯存共识。因此,理想的文学批评生态是不同精神立场和文学观的并起和交锋。其次是,为什么要进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仅仅是作为人文学科的“非常精确的智识劳动分工”(萨义德),作为谋生手段之一种而存在吗?即便从“智识劳动分工”角度所赋予文学批评的文学史、文学理论、媒体批评的职责来看,我们的文学批评也不能算称职。而且,除此之外,文学批评应该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介入到现实中间。再有就是怎样进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从业者必须意识到的是在当下中国生活并且进行文学批评实践,因而,如何开展文学批评,运用怎样的批评资源和批评范式开展文学批评是无法回避“在中国”这个现实处境的。从这种意义上,每一个文学批评从业者都面临着不断重新做“会判断、能批评的人”的问题。无论怎么说,在当下,文学批评从业者仍然是文学教育、作品遴选和推介以及文学传统积累等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从业者只有通过广泛的批评活动才有可能重新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建立起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重新塑造文学批评自己的形象。

(2011年3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必须“到场”和“到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不是追踪新作家新作品的问题,而是要熟悉新的批评生态,掌握新的批评媒介,运用新的批评范式。

说明: 6ec8aac122bd4f6e.在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新媒体文学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的关系以及差异的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中国文学生成于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场域,所以批评家不仅要懂文学,而且必须懂“中国”,懂“中国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批评家不只是文学鉴赏家,更应该是一个有现实关怀的“杂家”。

2.对于当下文学批评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网络、都市报、时尚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而当下文学批评的发展不能与之相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批评家和作家一团和气、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文学批评失去了其“批评”的本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千人一腔,体现不出批评者独立的文学观,读者感觉不到他们的体温和心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从业者仍然是文学教育、作品遴选和推介以及文学传统积累等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下面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学院化、学理化也不应成为文学批评脱“岗”和离“场”的遁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批评界对于以“小历史”视角叙述近现代中国史的长篇小说,只是将其意义设定在历史的真伪之辨上。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不同精神立场和文学观的并起和交锋,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文学批评生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从业者只要进行广泛的批评活动就能重新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建立起文学批评的公信力。

4.根据原文,一个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家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查看答案

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

最近,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人间万事出艰辛。从“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                                                              ,无不饱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忘我奋斗的艰辛和汗水。从古到今,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民族的振兴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令我们感叹!

 

查看答案

请指出下面文字中语言表达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

现在儿童白癜风患者越来越多,乳产品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所以乳产品行业准入门槛的大幅提高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临床表明,有很多的幼儿白癜风患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的白癜风,白癜风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心理,患者受到的身体痛苦远不及心理上的痛苦。

白癜风与生活习惯、起居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是休戚相关的,只有在生活细节上的注意才能有效防范儿童白癜风发病。最主要的还是要家长细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如若发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白癜风的最佳时期,且要运用对孩子自身伤害较小的方法治疗,以防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查看答案

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并针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