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陈生: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 “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陈生: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

    “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北大“猪肉才子”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跟学员们骄傲地强调。今年5月,陈生一手创办了全国首家屠夫学校,筹备历时8个月,200人报名,招收68人,不收学费,包吃包住,外带补贴,近日首批40名毕业生终于毕业了。

    陈生是位成功的创业者,从房地产“老大”到广东天地食品集团总裁到“猪肉大王”,再到屠夫学校的校长,陈生在这几个角色间华丽穿梭,游刃有余。

屠夫学校培养“多面手”

    谈到办屠夫学校的设想,陈生对于行业的分析总是精准而敏锐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现在总共有300个档口,每个连锁店大概需要3个刀手。而从全国来说,每天6亿多头猪出栏,需要两三百万名的屠夫或‘卖猪佬’”。陈生认为,现在任何一个职业,假如从业者超过100万人都应该有学校,“但我们这个行业,几百万的从业人员,却没有培训机构。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服务行业,而且还是一个很讲技术活儿的行业”。

    提起办屠夫学校之前招刀手的情况,陈生感慨万千,“之前找的刀手都是在市场里面经营不下去的个体户,服务意识、技术水平都挺差的。而仅有的少数比较优秀的刀手则都是从超市‘挖’来的,我们都变成行业的公敌了,所以无论从行业还是自己的需求来说,我都要办学校,这跟我们整个公司在行业立足的需要,跟整个行业目前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屠夫学校筹备了8个月,课程开设得也相当全面,除了学习如何“解猪”,还要学习市场操作流程、超市管理制度、猪肉营养烹饪等多门课程。“我就是要办一所学校,培养一些‘多面手’,卖猪肉的时候还可以教别人做菜,以前的屠夫们对别人都是板着脸的,我会训练他们要有笑容,他不仅仅卖猪肉,还附赠别人不能卖的,让顾客带回欢乐,我们提供的价值超过顾客的预期,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陈生笑着说。

    如今,屠夫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已经顺利毕业奔向岗位,陈生对自己的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手脚灵活,二是要有服务意识。除了这两个,其他东西都不重要。

像谈恋爱那样去创业

    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陈生并不是第一个,但是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分店遍及全国各地的却只有“猪肉大王”陈生一个。陈生喜欢把自己在“土猪壹号”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谈了几个,直到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个结婚”。

    他同记者一起分享了他的“择偶标准”与“恋爱史”。“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时间就是那个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空间就是我的周围到底有多少条路可以供我选择。”当初陈生下海经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生存,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等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陈生就开始慢慢规划自己的人生。“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创业者。”陈生告诉记者。但最终选择“土猪壹号”做起“卖猪佬”,并开办屠夫学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兴趣。“我在湛江做了几年房地产,虽然很赚钱,但觉得跟自己的兴趣还是不一样,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不是我靠岸的地方。”

北大的影响在于价值观

    屠夫学校的又一特色可以说在于两个北大“卖猪才子”的合作,谈起曾经在2003年掀起“陆步轩现象”的北大第一任“卖猪佬”,陈生说:“我请他来给屠夫学校编教材,半年时间编了10万字,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在陈生眼中,虽然陆步轩没有自己分店开得多,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可复制的。陈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因为北大校长的一句“我们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卖猪肉”给了他莫大的启发。

    在陈生看来,北大对他最大的影响不在于名誉和专业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他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得益于丰富的社会经验。“做公务员和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几年为我交了创业的‘学费’。”他很直白地建议当下刚毕业的大学生尽量不要去创业,而应该在社会其他岗位上历练几年,努力学习人际交往,积累社会经验。“学校里学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创业,能用的是很少的,所以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是没什么优势的,在社会上混个三五年时间,学到的创业知识与能力要比在大学里学到的多得多,这样你再创业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而面对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陈生也显得很坦然。“我们常说,‘吃得咸鱼得忍得住渴’,我的公司常会经历一些低谷期,但外人看我还是能吃能睡,失败有什么可怕呢?大不了回归到零,我们努力做好,但如果真的没做好,我也坦然面对。”

                                              (中国青年报 2010-8-9)

1.“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作为一篇通讯报道,文章一开始便以北大“猪肉才子”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话语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

2.陈生为什么要办屠夫学校?这一学校都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说明。

3.文中说到,“陈生喜欢把自己在‘土猪壹号’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这个比喻很精彩,请分析它的精彩之处。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1.设置悬念,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突出陈生所创办学校的独特性,照应了题目,引领了下文;语言描写,先声夺人,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2.(1)原因:①源自于精准而敏锐的行业分析——刀手,作为一个很讲技术活儿的服务行业,全国从业人员达两三百万之巨却没有专业培训机构;②是为了满足自己整个公司在行业立足的需要。(2)特色:①是国内首家屠夫学校;②课程开设全面,培养“多面手”;③不仅注重对学员技术的培训,还注重提升学员的服务意识;④邀请另一个早已出名的北大“卖猪才子”陆步轩给学校编写教材。 3.①创业与谈恋爱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一种尝试,并且都是希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够一生相伴的事业或人。②把创业比做谈恋爱,不仅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而且还淡化了创业的艰辛,增添了几分轻松与浪漫,使北大才子陈生过人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现。 4.参考答案1:当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是因为就业者只顾选择一些热门、高薪、体面的工作,而对一些冷门行业很少问津造成的。像文中的“卖猪肉”行业,很多大学生都瞧不起,北大才子陈生却因为对其有独特的见解并看清了这一行业存在的巨大潜能而走上成功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对自己的才能和周围的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要思想不僵化,敢于走出观念的误区,瞅准一项自己有兴趣的行业,动用智慧,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人生的新天地。 参考答案2:当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真正要让大学生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似乎并不容易。陈生的猪肉卖出了“北大”的水平,这足以提醒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懂得创新行行出状元。陈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他懂得创新。大学生卖猪肉不要紧,怕的是你和市场上那些普通屠夫一样,卖的只是猪肉而没有用创新思维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概念。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摆在我们面前的虽然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但机会仍然无处不在。套用一句老话: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将结构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回答。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出有关陈生办校原因的信息,文中“无论从行业还是自己的需求来说,我都要办学校”一句为回答这一提问提供了线索。其次是从整篇文章中寻找有关屠夫学校办学特色的信息,第二问的答案不难寻找,关键是点要全、表述要合理。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本体(创业)和喻体(谈恋爱),然后再分析它们在“神”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次要明确比喻手法的表达功能:比喻写景状物时,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用来叙事时,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比喻用来说理时,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能使说明深入浅出,并使语言富有形象意蕴。最后是结合文本具体语境,做出具体赏析。 4.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探究能力。解答类似的题目要遵循两条原则、三个切记。两条原则是:①观点要有个性和创意,但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②答题时思维应该有根据,不能脱离原文,更不能任意发挥和不着边际。三个切记是:①切记有明确的观点;②切记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③切记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鱼,飘在空中

江 飞

  (1)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而狡黠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2)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

    (3)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4)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5)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是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去。

    (6)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7)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

  (8)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了寒冷的基调。

  (9)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的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那里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盗版影碟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抚摩着被踢打过的青肿的脚踝,坐在地上,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捱着饿。就这样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把她放了。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10)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这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11)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的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12)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1.文章以梦境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答:                                                                        

                                                                           

(2)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答:                                                                        

                                                                           

3.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悟,谈谈你对标题“鱼,飘在空中”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恐惧性营养不良

朱耀华

一天,我的门诊来了一个病人。病人四十来岁,面色苍白,奇瘦。经过检查,他患的是一种现在十分罕见的疾病——营养不良,而且相当严重。从他身上,并没有发现其他原发性疾病。老实说,平时,我见多了因为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而营养不良,几乎已经从我的病谱中消失了。

  我对病人的妻子说,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多吃些鱼、肉、蛋,加强营养。她一听,笑了。她说,医生,实话对你说吧,我家里并不穷。钱,不是问题。

我有些错愕。

从她的口中得知,病人是一家私企老板,统领着千余号人,有车有别墅。

  我诧异了,他这种人,怎么可能营养不良呢?

  从他的病史中,我慢慢找到了答案。以下是病人的陈述:

  医生,你可能看不出来,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体育健将。我拿过县里的短跑冠军。游泳,打球,样样在行。我从来不知道进医院的味道,用我母亲的话说,我壮实得像一头牛。我的父亲一生坎坷,但他活到了98岁,我相信自己也会继承他的长寿基因。不过,现在看来好像有点儿不靠谱了,是吧?

  事情得从几年前说起。那年,我的舅舅喝了假酒,中毒身亡。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不知道哪一天,这样的事情会落在自己身上。后来,发生了苏丹红事件。你肯定还记得,就是有人往禽蛋里添加了一种化学物品,为的是使蛋黄看起来赏心悦目。那是一种致癌物质。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吃蛋了。惹不起,躲吧。我想。

  后来,又发生了毒米事件,我只好改吃面食。我是北方人,对我来说,这没有太大困难。但是,这样也并不安全,因为不久就有证据表明,面粉里被不法商贩掺入了大量的滑石粉和增白剂。

  瘦肉精,潲水油,假牛奶……这些老套的新闻被不断重复。看来,惹不起,躲也躲不起了。越来越多的事件证明,我们的胃是一个时刻面临着危险的器官。我每一天都变得战战兢兢。据说,有专家论证,潲水油比砒霜还毒。天哪,这不是杀人是什么呢?

  为了使自己安全地活下去,我不得不小心翼翼。我曾经设想过买一头奶牛,自己养,喝直饮奶——你别笑,这个名词是从直饮水那里来的。据我所知,有我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当然,这只能是想想而已,不然,我们这个城市早就变成奶牛场了。

  可能你会说我神经过敏。不管怎么说,我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我没有了安全感。我的食谱也变得越来越窄了。可以说,我已经没有了食欲。我的胃对什么都已经失去了兴趣——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胃,说不定它已经退化了。

  就这样,我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惹不起,也躲不起了。医生,你说,我还有救吗?

  我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建议他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事实上,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而且,一切都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很显然,我的疏导是软弱无力的,现实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后来,我给他开了一些必要的营养药。他拿起药单,用缺少光泽的眼神盯着我,说,你保证,你们医院不会有假药?

  我笑了笑。我说,我保证。

  他弯腰仔细看了看我佩戴的胸卡,问,你是专家?

  我说,算吧。

  他摇摇头说,这年头……专家也有假的。

  我脸红了,有些恼怒。但我保持着应有的职业素养,没有和他争辩。他的妻子悄悄对着我的耳朵说,医生,请别介意,他有时连我都不相信。

1.“我有些错愕”,小说中有哪些令“我”“错愕”的地方呢?请结合文本分析。

2.病人是如何患上“营养不良”病症的?请简要概括。

3.“我不知道哪一天,这样的事情会落在自己身上”,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请结合文本分析。

4.小说家汤吉夫说:“不合逻辑,违背情理即是荒诞。”你认为本文所叙述的事情荒诞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重建文学批评的公信力

我们时代的文学现场和批评家的工作现场距离越来越远,现在该到了文学批评质疑自身存在意义、重建公信力的时候了。而质疑也好,重建也罢,文学批评必须思考一些基本常识问题。

一是文学批评必须“到场”和“到岗”。必须明确文学批评不完全是书斋里的学问。学院化、学理化不是文学批评脱“岗”和离“场”的遁词。文学批评“到场”和“到岗”不只是不断追踪新作家新作品的问题,还关系到熟悉新的批评生态、掌握新的批评媒介、运用新的批评范式的问题。网络、都市报、时尚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呼唤新的媒体文学批评。对于新媒体文学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的关系以及差异有待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严格地说,当下文学批评与中国飞速发展的新媒体很不相称。“到场”和“到岗”,有一个问题需要正视,中国文学生成于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场域。因而,我们不仅有理由要求批评家懂文学,而且必须懂“中国”,懂“中国问题”。批评家不只是文学鉴赏家,更应该是一个有现实关怀的“杂家”。

二是文学批评必须“批评”。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实看,当下有理有据对中国文学挑刺找茬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批评都很稀缺。批评家和作家一团和气、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批评的锋芒越来越钝化。

三是文学批评必须“文学”。当下文学批评越来越“非文学化”值得警惕。拿近年以“小历史”视角叙述近现代中国史的长篇小说为例,如何对《兄弟》《受活》《生死疲劳》《赤脚医生万泉和》《致一九七五》《启蒙时代》《河岸》等进行文学考量?值得注意的是,批评界对这些小说关注的热点往往集中在和“大历史”叙述的意识形态视角上。问题是文学的任务仅仅是提供一种不同于正史的地方史吗?对于这些小说,如果我们还只是将其意义设定在历史的真伪之辨上,显然是一个背离文学常识的伪命题。

具体到每一个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家,首先要追问的是,“谁”在批评?也就是批评者站在什么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观察当下的文学批评,是“谁”在批评,是“谁”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不清晰。千人一腔,我们感觉不到文学批评从业者独立的文学观,感觉不到他们的体温和心温。在这里,我们甚至不害怕批评者的偏见和异见。一定意义上,最可怕的不是偏见和异见蜂起,而可能是唯存共识。因此,理想的文学批评生态是不同精神立场和文学观的并起和交锋。其次是,为什么要进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仅仅是作为人文学科的“非常精确的智识劳动分工”(萨义德),作为谋生手段之一种而存在吗?即便从“智识劳动分工”角度所赋予文学批评的文学史、文学理论、媒体批评的职责来看,我们的文学批评也不能算称职。而且,除此之外,文学批评应该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介入到现实中间。再有就是怎样进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从业者必须意识到的是在当下中国生活并且进行文学批评实践,因而,如何开展文学批评,运用怎样的批评资源和批评范式开展文学批评是无法回避“在中国”这个现实处境的。从这种意义上,每一个文学批评从业者都面临着不断重新做“会判断、能批评的人”的问题。无论怎么说,在当下,文学批评从业者仍然是文学教育、作品遴选和推介以及文学传统积累等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从业者只有通过广泛的批评活动才有可能重新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建立起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重新塑造文学批评自己的形象。

(2011年3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必须“到场”和“到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不是追踪新作家新作品的问题,而是要熟悉新的批评生态,掌握新的批评媒介,运用新的批评范式。

说明: 6ec8aac122bd4f6e.在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新媒体文学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的关系以及差异的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中国文学生成于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场域,所以批评家不仅要懂文学,而且必须懂“中国”,懂“中国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批评家不只是文学鉴赏家,更应该是一个有现实关怀的“杂家”。

2.对于当下文学批评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网络、都市报、时尚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而当下文学批评的发展不能与之相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批评家和作家一团和气、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文学批评失去了其“批评”的本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千人一腔,体现不出批评者独立的文学观,读者感觉不到他们的体温和心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从业者仍然是文学教育、作品遴选和推介以及文学传统积累等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下面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学院化、学理化也不应成为文学批评脱“岗”和离“场”的遁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批评界对于以“小历史”视角叙述近现代中国史的长篇小说,只是将其意义设定在历史的真伪之辨上。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不同精神立场和文学观的并起和交锋,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文学批评生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文学批评从业者只要进行广泛的批评活动就能重新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建立起文学批评的公信力。

4.根据原文,一个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家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查看答案

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

最近,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人间万事出艰辛。从“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                                                              ,无不饱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忘我奋斗的艰辛和汗水。从古到今,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民族的振兴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令我们感叹!

 

查看答案

请指出下面文字中语言表达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

现在儿童白癜风患者越来越多,乳产品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所以乳产品行业准入门槛的大幅提高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临床表明,有很多的幼儿白癜风患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的白癜风,白癜风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心理,患者受到的身体痛苦远不及心理上的痛苦。

白癜风与生活习惯、起居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是休戚相关的,只有在生活细节上的注意才能有效防范儿童白癜风发病。最主要的还是要家长细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如若发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白癜风的最佳时期,且要运用对孩子自身伤害较小的方法治疗,以防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