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B.夜宵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B.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

 D.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C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    殷红(yān)    损兵折将(zhé)    还看今朝(hái)

  B.劲敌(jìng)  答理(dá)    转弯抹角(mò)     悄无声息(qiǎo)

  C.阡陌(mò)    膝盖(qī)    舐犊情深(shì)    刚愎自用(bì)

  D.镌刻(juān)  恪守(kè)    迄今为止(qì)     煽风点火(shà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骚包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从荧__①__(pí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___②__,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因此_说明: 6ec8aac122bd4f6e__,如果坚持文化的惠普性_说明: 6ec8aac122bd4f6e_?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_说明: 6ec8aac122bd4f6e__,还需冷静思考的_⑥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答:第______ 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 

 

查看答案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2006年5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 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叙述了朱启玲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了朱启玲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文章些朱启玲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社会的筹划和创办。

E,朱启玲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

2.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玲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