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至若君子高处廊庙,动成法言,恨终欠风韵。黄太史诗妙脱蹊迳,言侔鬼神,唯胸中无一点尘,故能吐出世间语,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东坡公诗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万斛泉源未为过也然颇恨方朔极谏时杂滑稽故罕逢蕴藉
(蔡绦《西清诗话》)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写出上文中评及的三位著名唐代诗人姓名。(2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对黄太史诗的批评意见。(2分)

 

1.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万斛泉源/未为过也/然颇恨方朔极谏/时杂滑稽/故罕逢蕴藉。(6分) 2.柳宗元 王维 杜甫 (三人答齐得2分,二人得1分) 3.务求高深,如老僧参禅,堕入玄妙难解之境。(各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70分)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从有距离到零距离,观念、态度、信心、追求、行动、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
请以“零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恪守人格尊严 追求人伦和谐
张岱年
①中国传统道德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格尊严。孔子讲“天地之性,人为贵”,即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对此又加以发挥,提出“良知”观念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道德意识。因为人有道德意识,所以人就有内在价值。因为人有内在价值,所以就有人格尊严。
②孟子讲过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两句话正是注重人格尊严和内在价值的表现,即肯定人格高于生命。然而生命还是人格的本原,如果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所谓人格。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意义上来说,可以说道德高于生命。应该承认,道德本于生命,而在某种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是正常的情况。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不节制的,如果无节制地追求欲望的满足,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也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纠纷扰乱。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
④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是基本上肯定生命的,但是一部分儒者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学说,对于物质需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较忽视充实生命力的必要性,对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思想成为对照的是纵情肆欲、唯利是图的流俗思想,追求个人享乐,见利忘义。这种流俗思想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这种庸俗作风,既违背了道德的准则,也逆反了生命的规律,是不足取的。
⑤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里,为富指执政者聚敛财富,为仁指施行仁政。聚敛财富与施行仁政看来确实相悖。但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不但可以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当代有很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仁富合一的典范。
⑥富(经济)属于物质文明,仁(道德)属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兼顾并重。
1.根据文意,说明“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的具体含意。(6分)
2.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3.从全文看,“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应该如何处理哪几方面的关系?(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曾任监察御史等官。因被诬陷,贬州南巴尉,迁睦州司马,后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1.请说说颔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3分)
2.请找出颈联两句中分别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王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也。父秀,早卒。玄谟幼而不群,世父蕤有知人鉴,常笑曰:“此儿气概高亮,有太尉彦云之风。”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与语异之。及大举北征,以玄谟为宁朔将军,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向确磝,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虏主拓跋焘率大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及拓跋焘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萧斌将斩之,沈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以自弱,非良计也。”斌乃止。
及南郡王义宣与江州刺史臧质反,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拜豫州刺史,与柳元景南讨。军屯梁山,夹岸筑偃月垒,水陆待之。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玄谟留老弱守城,悉精兵接战,贼遂大溃。中军司马刘冲之白孝武,言:“玄谟在梁山,与义宣通谋。”上意不能明,使有司奏玄谟多取宝货,虚张战簿,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民间讹言玄谟欲反,时柳元景当权,元景弟僧景为新城太守,以元景之势,制令南阳、顺阳、上庸、新城诸郡并发兵讨玄谟。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帝知其虚,驰遣主书吴喜公抚慰之。
玄谟寻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加都督。时北土饥馑,乃散私谷十万斛、牛千头以振之。转领军将军。孝武崩,与柳元景等俱受顾命,以外监事委玄谟。时朝政多门,玄谟以严直不容,徙青、冀二州刺史,加都督。少帝既诛颜师伯、柳元景等,狂悖益甚,以领军征玄谟。子侄咸劝称疾,玄谟曰:“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遂行。及至,屡表谏诤。
明帝即位,礼遇甚优。时四方反叛,以玄谟为大统,领水军南讨,以脚疾,听乘舆出入。顷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玄谟性严克少恩,而将军宗越御下更苛酷,军士谓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自可,宗越更杀我。”年八十一薨,谥曰庄公。
(《宋书·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辟:征召

B.麾下散亡略尽略:差不多

C.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假:凭借

D.以脚疾,听乘舆出入听:听凭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出王玄谟“生性严苛”的一项是(    )
①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         ②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        
③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④玄谟以严直不容                
⑤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     ⑥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刘裕率师北伐,在青州见到王玄谟,与之谈论天下大事,王玄谟受到刘裕的赞赏,被辟为从事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王玄谟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后,随辅国将军萧斌率军北攻。他率宋军主力围攻滑台,但围攻很长时间未能攻下,又不听部下劝告,丧失攻城良机。

C.王玄谟被调任为平北将军时,北方发生了饥荒,王玄谟就散发自己的十万斛谷物、千头牛来赈灾。

D.少帝在位,大杀宗室大臣以巩固地位,又征王玄谟回朝任领军。当时,王玄谟的脚有毛病,不能行走,亲属都劝他不要入朝,但王玄谟没有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选择一个角度,点评下面的新闻。(不超过50字)(5分)
因一首《笑脸》出名的谢东曾是国内的一线歌手,但很快在娱乐圈没了名气。而他再度进入公众的视线,是在2007年和2008年,因吸食毒品,两次被警方行政拘留。近日他又因再次吸毒,被长沙开福区警方治安拘留。据知情人士称,警方将对其报送强制戒毒两年。
其在警方的供述中称:前不久,他应邀从长沙去衡阳开个人演唱会,来去的路上都有毒品相伴。他说自己十分清楚毒品的危害,但为了重新迸发出创作灵感,“迫不得已”才再次走上这条路。(4月4日《潇湘晨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