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填空。(4题限选3题)(6分)
1. ___ 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 ____。 《卫风·氓》
2.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酌酒以自宽, 。 ?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嫌怨。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隋书,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岩好读书,不治章句 治:研究,分析
B.其况比干乎 况:情况
C.汝欲党乌丸轨邪 党:结党
D.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 望:名望,声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名节自许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①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①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D.①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元岩“刚鲠”的一组是( )
①陈帝八失,言甚切至 ②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 ③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④脱巾顿颡,三拜三进 ⑤庭诤面折,无所回避 ⑥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岩在北周任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的官职,宇文护见到他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B.面对宣帝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要与乌丸轨结党,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人失望才劝谏的,宣帝发怒,让宦官抽打了元岩的脸。
C.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二人才干都与高颎相等,因此拜任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的人们互相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3分)
2.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3分)
3.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吉祥图形元素的融入
中国传统吉祥图形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满幸福,专门为营造吉祥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它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沉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得以传承的源泉。
现代标志设计是由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媒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它的表现手段是利用图形、文字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一视觉符号中的内容 、信息、观念传达出去,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从而树立品牌形象。作为沟通的媒介,现代标志设计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缩影。出于追求美好、祈求吉祥平安的目的,将传统吉祥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具有民族性、 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
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吉祥符号的出现源于吉祥意识的产生,吉祥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以为是魔鬼侵入体内作怪,于是创造出他们认为魔鬼害怕的形象,作为保护神,于是,图腾出现了。 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甚至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原始人最初将图腾当作祖先崇拜,然后将图腾认作保护神,继而有了图腾符号、图形等。这一点与当今现代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其中包括吉祥物、象征图形等,在形式上是多么接近!因此把传统吉祥图形运用到现代标志形象中更能体现企业的文化意蕴。
几千年来,传统吉祥图形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们驱恶除害,求吉祈福,希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等美好的愿望,是其他文化艺术的开端。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吉祥图形蕴含的意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适用于现代标志设计。
传统吉祥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吉祥图形的借鉴,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继承。借鉴不是对传统的重复,而是以“设计”为主的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
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把传统吉祥图形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的表达中,使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的语言因素相结合,使标志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特色,这样必定会使我国的现代标志设计焕然一新,更具魅力。
(节选自《艺术百家》,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标志设计是用一种特殊图像组成的大众传媒符号实现其以图形传达信息的基本功能的。
B.为了树立品牌形象,现代标志设计利用图形、文字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其内容 、信息、观念传达出去,以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
C.作为沟通的媒介,现代标志设计是人类文化高容量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缩影。
D.只有将传统吉祥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之中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吉祥图形具有鲜活生命力”原因的一项是( )
A.传统吉祥图形起源于图腾,其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甚至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
B.传统吉祥图形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C.传统吉祥图形表达了人们驱恶除害,求吉祈福,希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等美好的愿望。
D.传统吉祥图形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是其他文化艺术的开端。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吉祥图形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更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
B.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
C.传统吉祥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吉祥图形的借鉴,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继承。
D.传统吉祥图形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中,使标志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特色,将使我国的现代标志设计焕然一新,更具魅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成龙和刘媛媛在演唱《国家》这首歌时,“一手装满国,一手撑起家”的歌声久久回荡在空中,深深地激发了青少年心中的责任感。
B.《语文教学研究》以民族化与现代化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鲜明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本杂志的阅读主体,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C.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人口老龄化问题,又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争论。
D.周瑜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没有他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甚至就没有赤壁之战,只可惜天妒英才,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B.四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通邮、通航、通商),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C.某教授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带有血腥味不宜编人课本。对此,有人讽刺道:按照此逻辑,“宰”呀、“杀”呀等带有血腥味的字也该从字典中除去,以免吓坏学生。
D.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