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请以“新年新气象”为主题...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请以“新年新气象”为主题,描写你在新年里见到的一个感人场景。要求:(1)主题鲜明,语言连贯;(2)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3)结尾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他帮助帝国主义摧残和吞并中国民族工业。在商场上,他骄横奸诈、凶狠残酷。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和吴荪甫斗法,常常施展计谋,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子夜》)

 B、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 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C 、周瑜用以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的计策,把刘备骗到东吴,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用计,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使刘备得到了夫人;新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周瑜派兵追赶,又被诸葛亮埋伏的军队打败,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D、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又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 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E、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1分)

永远的陈寅恪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 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2.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3.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6分)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做四题8分)

(1)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抒发自己“乐天安命”情怀的两句是:                      

(3)子在川上曰:“                          !”(《论语·子罕》)

(4)                  ,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别 紫 云

               陈维崧(清)

二度牵衣送我行, 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 不是离筵不肯明。

1.首句有一细节特别有表现力,请简析之。(2分)

2.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真挚的情感。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 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以其集归之     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不牵世俗趋舍     牵:被牵连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是 (    )

①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②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④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

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⑥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 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 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