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惑谗之,陈平亡去。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王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乃拜平为都尉。诸将尽讙喧哗。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楚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归汉。汉王为太牢具(规格很高的丰盛酒宴),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投靠刘邦前,先是在魏王咎手下任职,后来又服务于项羽,但是均不得志。他的建议不被魏王咎采用,他也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和重用。
B.陈平归汉后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但引起了诸将对他的不满与非议,以致被刘邦怀疑。后经过魏无知的竭力推荐和陈平的申诉,最终刘邦消除了对他的怀疑。
C.陈平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陈平利用楚军中存在的能够导致混乱的因素,施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
D.陈平施行反间计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刘邦信任、重用贤能,不吝重金;二是充分利用了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性格特点。
5.把第I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文言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能从我游,信者固多心乎?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箕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否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人要谦虚,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是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是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中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得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往上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1.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自知”,就是先知人,然后知己,是建立在“知人”基础上的“知己”。
B.所谓“自知”,就是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哪个占主要地位。
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了解,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了解,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及不能承受某些赞誉的清醒的认知。
D.所谓“自知”,就是崇尚“知不知”,摒弃“不知知”,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把名利让给别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2.下列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得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过透的明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B.“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出自《老子》一书,说明人真正认识自己很不容易,人应该用这句话来对照和检查自己。
C.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做人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是否做到“自知之明”应该是每个人经常面对并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D.作者认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是人们根据老子的说法而总结出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可以用这句名言来对照和检查自己。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通过透明澈。在“知人”和“自知”方面,本文作者更强调的是“自知”。
B.作者认为,在名利前面,是需要“自知”的时候,此时,如果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既“自爱不自贵”,又“自知不自见”,那就是具有大智慧。
C.作者指出,世上“知不知”的人太少,而“不知知”的人太多,知人而不自知的人更多;只知人而不自知,如果遇到挫折或伤害,就不能客观地理性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D.文章说拿破仑是知人的,但用老子的标准来衡量他,拿破仑并不自知;我们认为拿破仑是伟人,但用老子的观点来评价他,拿破仑并不是伟大。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清代出现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写,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全方位地描写贾府(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富的人物形象。
B.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高老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取代门第,金钱主宰一切。
C.我国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古代的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类。《蜀道难》属于古体诗,“蜀道难”本是乐府旧题,李白是袭用了旧题;《琵琶行》中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七言诗,共616个字。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被害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食品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使人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B.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分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已达302.7万张,成为河南第一个突破300万张的信用卡发卡大行,也是全国工行系统第7个突破300万张的一级分行。
C.今年3月份以来,由北约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一直激战不断,造成利比亚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灵涂炭。
D.市博物馆里的展品非常丰富,里面有新出土的文物、石器、青铜器和古人的生活用品等,讲解员在展柜前不停地为参观者解说,使参观者大开眼界。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的小说《祝福》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先写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香消玉殒,然后叙写她的苦难经历,这样写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主题。
B.去年下半年以来,河南省的雨雪天气极少,气候十分干旱,冬天里人们也感不到冷若冰霜了,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C.作为中国首善,陈光标确实是特立独行,不管哪里发生严重灾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捐款捐物,每逢大规模的慈善活动,他总要做出“举钱合影”之类的举动。
D.当年有好事者要为钱钟书先生举办80寿辰庆典,钱先生断然谢绝,并批评说祝寿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此言至今,如雷贯耳。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玩童 寒暄 鄙薄 拾人牙慧
B.鸿沟 崔嵬 藩篱 自命得意
C.小觑 忤逆 阑珊 平心而论
D.雾淞 厮打 濒临 明火执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