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处,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处,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B.是以仁者非之             非:反对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   特:只是

D.十闻鼓音,破碎乱行       碎:聚集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3分)

(1)社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2)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悔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3)天下之十君子特不识其利、辨其故也。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5)然,乃若兼则善矣。

(6)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以皆难也。

A.(1)(2)(6)B.(2)(3)(4)C.(1)(2)(4)D.(3)(4)(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篇,墨子先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就什么是“害”进行了明确地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缘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1.A 2.C 3.D 4.(1)(5分)兼相爱、交相利(做到普遍地无差别地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前一分句1分,后1 分句4分,注意关键词“特”“弗”“故”) (2)(5 分)等到一年,有的朝中大臣脸色变得黑中带黄。这是什么原因呢?君王喜欢这样,所以大臣们就能做到这样。(“比”“期年”“黧黑”“说”各1 分,句意1 分) 【解析】 1.(贼:残害) 2.(⑤是士君子的话,③⑥都不能直接体现“兼爱”思想) 3.(这几个故事是用来证明“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的观点的) 4.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

十二生肖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认为,《日书》中有关十二生肖的内容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而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可以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A.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B.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C.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个智障儿子,儿子每天夜里都要起身,天冷时常因不知穿衣服而着凉,大江健三郎就每天夜里起来帮儿子披上衣服。这样的日子大江健三郎坚持了40多年。73岁的他回首往事时,颇多感慨,他说:“20多岁时,如果我知道这种日子会成为永远,我也许没有勇气面对;40多年后,回头看真实的日子,我反倒不觉得悲苦。对儿子的照顾增添了我穷的精力,从而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示例的句式与修辞,另选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例句主旨相同。(5分)

示例:

船在告别,

驶向海角。

舍弃了港湾的安宁与清闲,

才有了搏击风浪的豪迈和喜悦。

仿写: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些句子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予以修改。(4分)

这本书是您家母托付我在省城买的,请您交给她老人家好吗?

这次小作家杯作文大赛,舍妹要参加,敬请您不吝赐教。

五月一日在富丽华大酒店为令郎雷明举办婚礼,恭请老同学届时光临!

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酒后驾车,严惩不贷!

韦辉的母亲亡故了,他十分悲痛;同事吴林安慰他说:“老人终归要死的,要节哀顺便。”

拙作奉上,请抽出时间拜读,并予以斧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 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以一件特定的物品为标题,围绕提琴展开故事情节,提琴既是一个具体的道具,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B.小说第二段为舅舅决定忍痛卖琴、父亲去卖琴、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我”、母亲舍不得卖琴、我去卖琴等情节提供了依据。

    C.这篇小说通过舅舅和父亲两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舅舅的伪善和父亲的虚荣,而“我”为了不揭穿亲人的谎言,又以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事实。

    D.父亲和“我”两次卖琴,又都没有卖出,其真相在“我”卖琴时才由乐器店老板揭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见小说艺术构思之精巧。

    E.这篇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尤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表现了人物的复杂的关系和复杂的情感,揭示了社会下层人物不幸的命运,读起来倍感沉重。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①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②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提琴在作品中象征了什么。(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