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5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腾讯网投放了一则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休闲服装的宣传广告:“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这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强烈批评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大呼冤枉,认为广告词是有积极内涵的。请分别用一句话为双方辩护。(6分)
(1)森马集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 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参加这次考试前,我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万一若在考试中失利,决不气馁,更不会放弃。
B.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C.新来的语文老师给人的感觉,并不像原来的语文老师那样,严厉而不敢接近。
D.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季老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时夹杂些所引资料的数种语言文字,使那些外语和文史基础差的学生有点不知所云。
C.开放性作文题目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答题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D.会展期间,龙大师技艺精湛的现场表演引人注目,展台前,观众对他巧夺天工的木雕船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纂《中国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处之泰然。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
C.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他”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
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
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分)
3.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6分)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