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河南文物局提出确认曹操墓葬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河南文物局提出确认曹操墓葬六大依据

张波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日前,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该大墓的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做出这样的判断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摘编自东方今报网2009年12月28日)

1.下列关于曹操墓葬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关于曹操墓的位置,传说一致认为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就是确切证据,最近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传说的正确。

B.曹操墓葬长度超过60米,规模巨大,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体现了墓主人曹操“薄葬”的主张。

C.曹操墓平面为甲子形,形制为砖券墓室,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结构复杂,与曹操魏武帝的身份相符。

D.史书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西门豹祠西原上”的高陵,鲁潜墓志中的记载与此相同,这是专家们认定曹操墓葬位置的依据之一。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曹操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但其墓不论从总长度还是从占地面积看,都堪称规模宏大,这其实与他“薄葬”的主张并不矛盾。

   B.发掘出来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的石枕等其他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C.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碑和石枕非常珍贵,是确定墓主身份的最确切.最直接的证据,它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D.曹操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虽然残缺不全,但都具有汉魏时期的特征,与墓主人曹操生活的年代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所以,他临终前才留下了《遗令》,要求“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B.如果曹操墓中的石碑.石枕上没刻有“魏武王……”的铭文,其文物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得一钱不值。

    C.石牌、石枕上的铭刻称曹操为“魏武王”而不是“魏武帝”,可见曹操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只是做过王、公而已。

    D.目前,专家提出了确认曹操墓葬的六大依据,这六者缺一不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价值是一样的。

 

1.D(A 项“传说一致认为”与原文“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不符;B 项“长度超过60米”与原文的“总长度近60米”矛盾;C 项“魏武帝”应为“魏王” ) 2.B(石枕是被盗墓者盗走后追缴回的,不是发掘出来的) 3.C(A项前后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B项“变得一钱不值”属于言过其实;D 项六大依据有轻重.直接和间接之分,这个推断属于不分轻重)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鸟柏是一种珍稀树种,每到傍晚时,树叶收拢成团,似小鸟卧满枝头,树干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均自然形鸟的图案,非常奇特。但鸟柏树苗的培育十分困难,林业专家用了很多方法研究了三年都没有成功。河南内黄二帝陵文管所所长乔金山,了解到鸟柏树籽要在恒温中才有发芽的希望,他决定用体温“孵”树种。他把种子装进小布袋,白天系在腰间暖,晚上拿进被窝暖。一个多月后,种子竟真的发芽了。他建了一块小苗圃,把幼苗种了进去.经过七年的努力,他先后培育出了三代鸟柏树苗。老乔有个愿望,若干年后,二帝陵周围能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鸟柏林。他这一生完不成的任务.就让子子孙孙去完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都市拥堵状况令人堪忧,两会代表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交通法规、提高司机和行人素质等方面献计献策。

B.人民币是否大幅升值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进而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C.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指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流通环境,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

D.普洱茶从民间饮料转变为专业饮品,是由它的茶叶品质、品饮工序、随时间积累而增值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6分)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