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问题,(4分)
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传媒实力
|
传播基础相对美国 |
国内传播相对美国 |
国际传播相对美国 |
传媒经济相对美国 |
美国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中国 |
55.57 |
88.72 |
14.43 |
23.45 |
日本 |
36.37 |
65.01 |
19.10 |
25.63 |
印度 |
43.59 |
44.01 |
7.06 |
22.85 |
俄罗斯 |
13.68 |
17.29 |
13.80 |
0.91 |
1.阅读表格,用一句话概括中国传媒整体实力状况。(2分) k*s
2.比较中国和日本的传媒实力,说明中国传媒实力状况。(2分)
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联系上下文,任选一处划线的句子,然后在对话栏里写出修辞手法和评点。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①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②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修辞手法及评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1分)
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一片小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要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1.安德鲁根据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请联系全文分析。(3 分)
2.既然“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2分)
3.在救助安德鲁的过程中,法国夫妇的语言动作为何如此简捷利落?联系全文,试概括法国夫妇的形象特点。( 4分)
4.请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给这篇小说拟个题目。(2 分)
补充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5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有人说“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用得妙,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李桢《六国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吝惜 |
C.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
D.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 |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4.翻译李桢《六国论》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译文:
5.请用斜线(/)给文中未加标点的句子断句(3分)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6.联系课文,指出杜牧、苏洵、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杜牧
苏洵
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