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清风徐来, 。举酒...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2)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论语》)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简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1)水波不兴 歌窈窕之章  (2)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3)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4)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5)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1.(甲)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2.(甲)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3.(乙)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宋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本词记梦,上片扣住“              ”两字(原文)写,下片扣住“              ”两字(原文)写。(2分)
2.结合全词,简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18分)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缀花瓣,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忝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节选自《西京杂记》卷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盈:满。

B.辄使夫人击筑辄:就。

C.吹笛击筑筑:拍打。

D.菊华舒时舒:绽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作蟠螭,以口衔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则众乐皆作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C.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愿为小相焉

D.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入咸阳后,见到许多奇珍异宝,但一概不动,表现了他的政治谋略。

B.对咸阳宫的珍宝描写,有传说的虚构成分,作者只是对传说加以记载,而不出面评论。

C.侍女对皇宫生活的回忆,充满了留恋之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批评侍女贪图享乐的思想。

D.所选笔记段落,记事细腻,表现了笔记文的特点,作者不动声色地细细记载一些事情,结合历史全面来看,就会发现隐得很深的一些情感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九 月 九 日 佩 茱 萸 食 蓬 饵 饮 菊 华 酒 令 人 长 寿 菊 华 舒 时并 采 茎 叶 杂 黍 米 酿 之 至 来 年 九 月 九 日 始 熟 就 饮 焉 故 谓之 菊 华 酒。
(2)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3分)
                                                                      
(3)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穷 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裴家勤 译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隔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鬈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已有五个孩子了,闹着玩儿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唉,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戗,可有什么办法!”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不愿意吗?你怎么了,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摘自少年儿童出版社《外国儿童短篇小说》
1.小说第一段主要用怎样的手法描写了具有怎样特点的场景?它在整篇小说里起什么作用?(3分)
2.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3.请简要评析“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4.作者为什么不写冉娜在丈夫刚进屋时就告知带回邻居家的孩子?试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分析在这篇小说里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态度。(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聚集于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居于城市。”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给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字——“拆”。这个“拆”字不仅出现在一些该去除的建筑物上,也出现在保留有城市文化历史记忆的建筑物上。这样的一个“拆”字,拆去了城市的记忆,“对大多数普通的城市居民而言,城市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与他们无关。他们越来越感觉到被城市抛弃的愤懑与绝望。他们与城市记忆一起,像节节被卸下的破旧车厢,遗落在铁轨上,而城市的车头呼啸远去。它不会返回,因为它已不记得来路。而它所奔向的远方,却怎么也看不清楚”。这种城市人文意象和感受的断裂,破坏了人们对城市的家园归属感。这里成了“城市文化的沙漠”。
城市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长期的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城市中各种文化要素通过城市中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载体代代延续下去,形成“城市文化”。美国著名城市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观点,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城市文化”的内容虽可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几种类型,但其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很难界线鲜明地去区分。城市中各种空间环境要素是城市文化最直接和最集中的表现者,城市文化以此为主要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并左右着城市的品质。
宜居城市建设不可缺少城市文化建设,而城市文化建设首先是要留住城市记忆。城市记忆以古代遗址、历史街区、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它不仅代表了城市的过去,更孕育着城市的未来。另外,城市历史性元素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每个城市都有在本地域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记忆。这些文化记忆就是几千或几百年来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传承、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本土特产等,它们集中表现着城市的特殊内涵和风貌,是稳定的异于其他区域的特色资源,是形成城市差异性、特色性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城市记忆的价值,专家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肯定。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毕生探讨建筑与人类集体记忆之间的联系,他说:“记忆是城市的灵魂。”         (选自2011年第5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期的物质环境建设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城市文化。

B.城市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其内容可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几种类型。

C.城市文化以城市中各种空间环境要素为主要载体,这个载体是城市文化的表现者。

D.城市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通的城市居民面对一个“拆”字表现的愤懑与绝望,反映了他们对城市的家园归属感的淡漠。

B.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因为城市作为载体包含了种种文化要素。

C.留住以古代遗址、历史街区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的城市记忆就能建立起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使我们重归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城市。

D.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防止城市文化的缺失,对所有过去的建筑要做好保留工作。

3.联系全文,请简述你对“记忆是城市的灵魂”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