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这则消息压缩成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新闻”。(5分) 本报昆明3月8日电(...

将下面这则消息压缩成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新闻”。(5分)

本报昆明3月8日电(记者任维东)云南省第一份专注于传播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的手机报《云南创先争优手机报》近日正式开通。云南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百如,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罗杰等领导出席了开通仪式。这份特色鲜明的手机报是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联合推出的,开通后,将以移动终端阅读的方式,为全省党员干部提供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资讯,提供互动功能和服务。  

(选自2011年3月9日《光明日报》)

 

(5分)“云南开通创先争优手机报”或“《云南创先争优手机报》开通”(超字不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面对伴随成功而来的喝彩和荣耀,坦然平静地接受,把成功看作是上苍给自己的礼物;面对伴随挫折而来的打击与悲伤,心平气和地接纳,把挫折看作是上苍对自己的考验。                                                        ,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我们应该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路上。

①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

②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

③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落花无言,留香阵阵

④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

⑤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⑥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

A.⑥②④⑤③①             B.⑤③⑥②④①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③①④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的教化已经难以使人们在内心保持对诚信的敬畏与崇尚,诚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毒瘤。

B.利比亚自从发生动乱后,中国空军已多次派出飞机,飞赴利比亚执行接运我在利人员的任务。

C.当地时间3月11日,墨西哥度假胜地阿卡普尔科一个海滩出现大批沙丁鱼、凤尾鱼集体游近岸边。

D.八旬老人吴乃宜“替儿还债、诚信做人”的感人事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以后,人们纷纷称他为“诚信老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当利比亚遭受军事打击时,人们不妨将目光向伊拉克的城镇乡村转移一下,伊拉克8年来的血雨腥风和广大民众苦不堪言的生活,既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种警示。

B.对于拆迁补偿透明度问题,吉林市《暂行办法》规定了明确统一的奖励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了补偿数额参差不齐、“多闹多拿,不闹少拿”的现象。

C.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购物的消息传出后,旅游界人士弹冠相庆,他们认为这一政策一定会促进海南的旅游发展。

D.自从出了那件事之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一点声响都会让他惊骇不止,真可谓杯弓蛇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严欣久

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1988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说着取出一本《围城》,用毛笔写上“欣久同志览存 钟书奉”,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起来,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

《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使这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月5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版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了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年,钱杨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爱女钱瑗身体羸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恰好那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您让钱瑗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子。

   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出来走走。院子里的人说她能活120岁,她听了笑笑说:“活那么久太苦。”可见她对生死的豁达。

  杨先生散步时,遇上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对小孩子尤为喜爱,见了孩子会停下脚步,与他们玩玩,遇上院子里的绿化员工,她也会提个建议,指出哪些树的布局不够合理,相互遮挡阳光,枝叶枯萎了,应该梳理。

  体力好的时候,杨先生有时也会走出院子,看休闲的老人放风筝,也要亲手放一放。

  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杨先生在全力完成了钱先生的遗著遗稿出版善后之事,捐出毕生积蓄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杨先生《回忆我的父亲》的文字,以彰显杨先生的读书精神。“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至今,她依然如此。

(稿件来源:《中国艺术报》有删节)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钱钟书夫妇拒绝接受采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搞这套东西太虚伪。

B.《我们仨》出版后,杨绛先生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一方面看出读者对杨先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出了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

C.本文介绍杨绛先生的父亲,不仅丰富了传记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杨先生成功的原因。

D.杨绛先生从小就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参加过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

E.这篇传记的标题是“院子里的杨绛先生”,所记叙的传主事迹也是发生在院子里,标题在结构上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2.从文本看,杨绛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人格魅力?请概括分析。(6分)

3.这篇传记选材独特,作者没有介绍传主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而是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请结合本文,谈谈“读书精神”对你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两块面包   欧·亨利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儿。

玛莎小姐四十岁,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二千美元的存款。她还是独身一人。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虽然不修边幅,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他每次来总是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只,陈面包是五分钱两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红褐色的色块。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她把一幅油画挂在柜台后面货架上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任何艺术家都不会忽略它。

那位顾客又来了。果然,他看到了这幅画。“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

“真的吗?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透视也不太准。再见吧,小姐!”

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是多么柔和,多么亲切啊!他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画得不准,可却不得不靠陈面包过活!但玛莎明白,虽则不幸,可一个天才在成名之前,常常是不得不如此艰苦奋斗一番。

从此之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柜台上任何一种美味糕点。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玛莎开始担心起来,见他每次只买那么点儿可怜的东西,她很心痛,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她穿上了那件蓝点丝绸背心。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仍要他的陈面包。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车喧嚣而过。这位可爱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任何别人此刻也会这样的。玛莎灵机一动,立刻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

玛莎暗自微笑,对自己的大胆及慷慨的冲动感到高兴。但又不禁焦虑不安。是不是太冒失了?他会生气吗?肯定不会,吃的东西是不会说话的,而黄油也绝非女性冒失的象征。

  那天玛莎久久想象着当这位可爱的顾客发现她的小把戏时的情景。大概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站在画架旁,那上面摆着他正在画的那幅画,然后,他开始准备那只有干面包和白开水的午餐,他把面包切开——啊,想到这儿,玛莎脸红了。当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他会……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玛莎快步来到店堂,两个男人已经站到柜台前,一个是她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那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今天早上她那颗善良的心还曾为他动过恻隐之情。

可他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蓬蓬的。他紧握拳头,凶狠地向玛莎挥舞着,要知道,是向玛莎小姐啊!

“蠢东西!”他声嘶力竭地吼着,像敲鼓一样擂着玛莎的柜台。“你毁了我!”他叫喊着,眼镜后面那双蓝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我要你知道,你是个多管闲事的混帐女人!”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放在她穿的那件最好的背心上。这时,陌生人抓住了那位正在喊叫的顾客的衣领。

他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们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为市政厅一个新的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马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马姆勃格的设计图,全毁了……”

玛莎走进内室,脱下蓝点丝绸背心,又换上那件烟色斜纹哔叽的,然后回到柜台,坐下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构思独特,以两块黄油面包为线索,使小说的结构非常严谨。

B.“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是这篇小说的重要情节,它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在刻画玛莎小姐这一形象时,多次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D.画横线的内容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姆勃格一反常态的样子。

E.小说的结尾写马姆勃格是一位制图员,这在前面已有多处伏笔,因此结尾让人有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之感。

2.小说中玛莎小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3.小说结尾写玛莎脱下蓝点丝绸背心,有什么作用?请分析。(6分)

4.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就了事,还要人玩索。”请结合全文,探究“玩索”的内涵,并从写作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