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 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敢。”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①注,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声问: “问” 通“闻”, 声望;声问即声望。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亲友:亲人朋友

B.钦数见奇于表见奇:显现奇才

C.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牢:谨慎

D.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起:任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豪杰之士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②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
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
④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
⑤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
⑥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士大夫们纷纷“择木而栖”,寻找赖以托身的主人,但只有英雄豪杰才能真正找到赖以托身的主人。

B.荀彧开始时率宗族前往冀州只是为了躲避家乡颍川的战乱,袁绍待他很好,但荀彧发现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最终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C.袁绍派遣使者延请汝南的士大夫,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因为他认为袁绍昏庸不可轻率接近,而荆州的刘表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D.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领丹阳都督职务,一方面是想和孙策共谋大事,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长远之计打算。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4分)
(2)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3分)
(3)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3分)

 

1.A 2.A 3.C 4.(1)明智的人在衡量主人时很仔细(明智的人仔细衡量主人),袁绍思绪太多却抓不住关键,喜好谋划却优柔寡断,难以和他共救国难。(审,仔细,审慎;1分;无决,不能决断,1分;济,救济,1分;多端寡要,思绪太多却抓不住关键1分) (2)听说曹操法令严明,百姓厌恶战乱了,乱到极点就会安定。(厌,厌恶,1分;极,极点,1分;句子通畅1分) (3)以上这些人有如此的远见卓识,怎么会在乱世之中无所适从呢(怎么会在乱世之中处境困难走投无路呢)。(如是,像这样,1分;安,怎么,1分;困于乱世  1分) 【解析】 1.亲友,亲近友好。 2.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只是保全自身的权宜之计(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且“钦数见奇于表”不能表明他们的远见卓识; 3.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为了避开争战之地,并非想投靠刘表;后来他认识到刘表也是“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 4.略 附:文言文译文 汉朝自从中平年间的黄巾起义以来,天下十分不太平,士大夫都谨慎地选择所依附的对象,作为保全性命远离祸害的办法,但是这种事不是见识长远的豪杰是做不好的。 荀彧年轻时,认为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颍川是一个四面都会遭受战争的地方,于是劝父老乡亲赶快迁离这里。乡亲们大多眷念故土不愿离去,只有荀彧单独率领自己的家族前往冀州避难。袁绍用高等礼仪接待荀彧,但荀彧考虑到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业,于是离开袁绍追从曹操。而荀彧那些留在故乡不肯离开的父老乡亲,却大多在战乱中被杀了。 袁绍曾经派遣使者招揽汝南地区的士大夫,但就只有和洽独自前往荆州,刘表用高等礼仪接待了和洽。但和洽说:“我之所以不追随袁绍,是因为躲避争夺领地的战争。但刘表作为一个昏世之主,也是不能贸然亲近的,长久地呆在他身边,恐怕就会有人向刘表说我的坏话谗言了。”于是远离刘表向南去了武陵,而那些留在刘表身边的人大多被刘表听信谗言给杀害了。 曹操在担任兖州的州牧时,兖州陈留郡的太守张邈与曹操是朋友,十分亲密。 但住在陈留郡里的高柔却认为张邈肯定会乘机叛变,想率领乡亲们躲避这场战乱是非。但大家全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密信赖,对高柔的建议不当回事。于是高柔只好带领自己整个的家族到河北地方去,而之后张邈果然背叛了曹操。 郭嘉一拜见袁绍之后,对袁绍的谋臣辛评等人说:“有智慧的人要小心谨慎的考察自己的服务对象。袁绍做事头绪纷乱而不能掌握要领,喜欢想很多想法却又没有决断能力。这种人很难和他一起奋斗,我将要舍弃他去寻找新的主公了,你们不跟我一起走吗?”但辛评等人却说:“袁绍是现在实力最强的人了,离开他还能再去哪里呢?”听了这话,郭嘉于是不再说什么了,离开袁绍依附曹操。曹操会见了郭嘉,与他商讨天下大计。郭嘉告辞出来时,说:“曹操真是我的好主公啊!” 杜袭、赵俨、繁钦三个人在荆州躲避战乱,繁钦好几次被刘表注意并欣赏。面对这种情况,杜袭对繁钦说:“我们之所以一起来到荆州,就是想要保全性命,等待时机。你如果一被赏识就不能自制,轻率入仕,就不是我的同路人!”等到汉献帝把许作为国都,赵俨说: “镇东将军曹操一定能安定国家,我知道我的归宿了。”于是拜访并投靠曹操。 河间人邢颙正在无终地区避难,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对田畴说:“听说曹公法令严整,而人民现在已经很厌恶战乱了,战乱发展到极致就会容易顺从平定,我恳请最先做一个顺从平定的人吧。”于是收拾行装回到故乡。田畴说:“邢颙可真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 孙策平定丹阳郡后,大将吕范肯请暂领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经是一位统领众多士兵的将领了,怎么好为了我委屈你再去当那小小的职务呢?”吕范说:“如今我之所以远离故乡,把性命托付给将军你,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就好象与您一起乘船渡海,一旦有一件事情做不好,我们两人就都会失败。所以我这样考虑并非全是为您。”孙策于是答应了吕范。 周瑜一听说孙策的声望,便结下生死情谊。等到孙策死,孙权掌权,周瑜又认为可以与孙权共成大业,于是全身心的为孙权效力。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用他。但是一见到刘备,就一心一意地为刘备服务。象这些人这样的有见识,怎么可能会在乱世里受困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砷”细菌颠覆了什么
11月2日,美国《科学快讯》刊发了美国宇航局(NASA)天体生物学家西蒙博士的研究论文—“一种能够利用砷替代磷生长的细菌”。此次发现的“食砷”细菌GFAJ-1能在不含磷元素的培养基上,利用砷元素生长。而且菌株GFAJ-1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中也含有砷元素,这就说明对于食砷细菌而言,磷元素能够被砷元素替代;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必需元素” 不再是“必需”。
“食砷”细菌的发现,不仅颠覆了科学上对生命“必需元素”的定义,且引发了公众对外空生命的无尽遐想,该消息一度被误传为 “NASA发现外空生命”。为此,NASA的专家不得不反复重申:此次发现的“食砷”细菌是在地球上首次发现,而并非是传言的外空生命。
西蒙博士和她的团队在莫诺湖湖底的沉积物中分离天然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不断提高砷元素的浓度。最终筛选到了能耐受较高砷浓度的“嗜砷”细菌GFAJ-1。
当培养基中去除了磷元素后,西蒙博士惊奇地发现,菌株GFAJ-1在完全不含磷元素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GFAJ-1是利用了砷元素替代磷元素去合成生物大分子,行使生理功能。
一株平常的“嗜砷”细菌竟然还是“食砷”细菌。此发现改变了此前科学界对于生命“必需元素”的认识。同时,这也预示着此前在人们所自认为的“生命禁区”中,可能还存在没有发现的生命形式。
长期以来,碳(C)、氢(H)、氧(O)、氮(N)、磷(P)、硫(S)被认为是形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缺乏其中的任意元素,蛋白、核酸、糖类、脂类等生物大分子都无法合成。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细菌到分化复杂的高等生物,生命“必需元素” 对于生命体而言绝对是“必须的”。英文中六种生命必需元素的缩写,常常连起来组成了专用称谓“CHONPS”。但是,“食砷”细菌的发现,至少已经就将磷元素从“CHONPS”的名单中划出。
而此前,磷元素普遍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元素”。磷在生命体中主要以磷酸根(PO43-)的形式存在。磷酸二酯键维系着核酸(DNA,RNA)的基本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后者细胞才能选择性地“吐故纳新”。而三磷酸腺苷(ATP)更是被称为细胞的“能量货币”,细胞通过合成和水解其中的“高能磷酸键”去贮存和释放能量。
因此,对于生命体而言,从分子结构到细胞功能,从新陈代谢到能量转化,磷元素都是不可替代的。磷元素对于生命如此重要,早在1987年《科学》杂志就刊出名为“自然界为什么会选择磷”的文章,对磷元素的重要性进行详尽阐述。
然而,若从化学性质的角度说,砷和磷却是性情相似的“兄弟”。
在化学元素表上,砷元素与磷元素同属氮族元素。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砷的分子量更大,化学性质也相对活泼。与磷相比,砷元素更具“金属性”。
正是由于磷元素与砷元素的相似性,细胞内部的代谢途径常常不能区分二者。一般情况下,当细胞摄入砷后,砷会进入磷的代谢途径。而砷的“金属性”,又使其在水环境内极不稳定。过短的半衰期导致其不能行使磷元素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了砷元素的中毒。
(选自《南方周末》2010年12月23日版,有删改。)
1.对“一种能够利用砷替代磷生长的细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菌株GFAJ-1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中含有砷元素,证明对于食砷细菌细胞而言,砷可以进入磷的代谢途径,行使磷元素的生理功能。

B.NASA的专家反复重申:这种食砷细菌是在地球上——西蒙博士的培养基上——首次被创造出来的,而并非是传言的外空生命。

C.食砷细菌能够耐受较高砷浓度的环境,最后能在完全不含磷元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利用砷元素替代磷元素去合成生物大分子,由“食砷”变为“嗜砷”。

D.食砷细菌的发现,至少证明,对简单的单细胞细菌而言,磷元素不再是“必需元素”。

2.从原文看,下列对形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长期以来,碳(C)、氢(H)、氧(O)、氮(N)、磷(P)、硫(S)被认为是形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其中,磷元素在六大“必需元素”中是最重要的一种元素。
B. 生命“必需元素” 对于生命体而言绝对是“必须的”,是因为“必需元素”主要只用来合成生物大分子,缺乏其中的任意元素,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无法合成。
C. 传统观念看来,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细菌到分化复杂的高等生物,生命“必需元素” 对于生命体而言绝对是“必须的”。
D. 菌株GFAJ-1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中含有砷元素,这就说明对于生命体而言,磷元素能够被砷元素替代;同时也表示着,生命的“必需元素” 不再是“必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借助磷脂双分子层,细胞才能选择性地“吐故纳新”。

B.由于磷元素与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一般情况下,当细胞摄入砷后,砷会进入磷的代谢途径,但不能行使磷元素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了砷元素的中毒。

C.“三磷酸腺苷”(ATP)之所以被称为细胞的“能量货币”,是因为细胞通过合成和水解 “三磷酸腺苷”中的“高能磷酸键”去贮存和释放能量。

D.“食砷” 细菌的发现改变了此前科学界对于生命“必需元素”的认识。同时预示着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可能还存在没有发现的生命形式。

4.根据原文,食砷细菌究竟颠覆了传统科学中的什么观念?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份在11月16日广为公布的户籍改革方案,名为《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宣告成都在2012年年底前将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户籍统一。

B.“去海外打酱油”已是最新购物口号。从新富阶层,可以频繁出境的外企金领,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翻墙”成了一种时尚乃至必需,“墙”外更低更稳定的物价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C.让人担心的是, 科学书籍——包括科普读物——里面的外文缩写如果多了,若每一个外文缩写都要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注释,会不会阻碍阅读的流畅?

D.2011年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牵头,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就控烟问题提交议案,提案,希望推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争取让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呼吁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蒙牛集团就“安勇因诽谤伊利牛奶事件”发表声明,表示蒙牛集团将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对员工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B.政府拆迁凭借的是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而各省普遍据此条例制订了拆迁细则,上下其手,强化了政府在私产权让渡上的强势地位。

C.虽然房地产商对房价是否下降的说法莫衷一是,但从几大龙头地产上市公司公布的个月度销售情况来看,房价已经在逐月下滑。

D.在市场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争论正沸沸扬扬之时,发改委准备就这一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评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将渤海水引入内蒙古、西藏,本是一些学者认为解决西北生态问题的“畅想”,__ _这个“畅想”在没有经过环评的情况下,一步步在地方发展冲动、企业商业利益的______下,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势______,而这个声称改善生态的“善举”将给生态带来多大的灾难尚未可知。

A.若促进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进步

B.即促动一触即发万分紧急演化

C.而助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演进

D.且推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演变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报效/抱歉   分辨/辩论   山洪暴发/爆发革命
B.撕杀/厮守   冒昧/贸然   按部就班/亦步亦趋
C 燥热/烦躁   佳音/嘉奖   面带喜色/披星戴月
D 度假/渡河   防范/妨碍   振振有词/震耳欲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