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③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④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⑤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⑥六合、泰州、盐城、苏州、淮安等5城市争夺《茉莉花》的属地权,但此次争论的最大焦点依旧是《茉莉花》归属地究竟是扬州还是六合。此次纷争起因主要来自于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何仿。据何仿考证,《鲜花调》除流传于六合外,在苏州、徐州及邻近六合的仪征一带也有流传,但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均依据采集地作为民歌的籍贯。
⑦茉莉花啊,茉莉花,真是一朵奇异的茉莉花。
1.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3分)             (      )

A.民歌茉莉花的唱法。

B.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C.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D.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的争议。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茉莉花”民歌“鲜花调”,虽然唱法有很多种,但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流行区域在江浙。

B.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会用简谱来记载。

C.由于吸纳了其他艺术成分,《茉莉花》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江苏与河北南皮的《茉莉花》唱腔不完全相同,但都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由于何仿的考证,争论不已的《茉莉花》的属地权已经尘埃落定,有了明确的说法,得到了争夺各方城市的一致赞同。

3.在文章末尾,作者慨叹茉莉花的“奇异”,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奇异”的表现。(6分)
                                    

 

1. B 2. C 3.(6分) 1 同一首乐曲有几百种唱法,流传广泛。 2 历史悠久,流传过程曲折多变。 3 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艺术样式的特点,增强了自身的感染力。 4 属地权引发激烈争夺。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6分,每空1分)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2.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陈伯玑金陵
王士禛
东风着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注: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在金陵附近。作者当时在扬州为官。
1.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试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4分)
                                                                         
2.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赏析。(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①  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② 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
④ 湾碕(qí):弯曲的岸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偕者:同游的人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旋:回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之二虫又何知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既泊,乃命酒肴设九宾于礼,臣乃敢上璧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

B.由黎君说的“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这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前赤壁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

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

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览胜的独特神韵。

5.翻译(10分)
1.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有人说,这棵柳有点像当代生活中的一位时尚美女,                   
                     ,迎接你,朴实无华,和蔼可亲,永远含着真诚而谦和的笑,哪怕只有清风、明月、一杯茶,也足以让你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
①   让来这里喝茶的人对她一见钟情
②   也有人说,这柳像是从古代的《诗经》或唐诗宋词中走出来的女子
③   其实,这柳更像一位智慧高深的老者
④   仿佛要把人带入远古的遥想之中
⑤   他都以一种同样的姿势站在那里等你
⑥   你无论什么时候来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②④⑥⑤③

C.①②③④⑤⑥

D.④②①③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2009年1月12日上午11时,中国大陆海军护航编队开展第二次护航行动,台湾商船“宇善号”首次成为被护航的船只行列。

B.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C.印尼沉船事故遇难人员家属14日对政府的搜救工作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政府仍然没有进行足够的搜救工作,不能因为借口天气恶劣就停止搜救。

D.为做好社区的防“甲流”工作,她整天背着药箱,从早晨,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忙到深夜才休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