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 “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但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
“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但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
“独挡一面”诚然神勇,但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
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
世界需要沟通交流,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
“花间不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10月19日报道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形象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在北京,这一群体的数字估计有十余万,他们为了理想,成为“北漂”一族,聚集在房租低廉的京郊,每天像蚂蚁一样汇聚到市中心,傍晚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京郊的高低床上。不仅在北京,他们也分布在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中城市。青年学者、北大博士后廉思把他们称为“蚁族”。
“蚁族”现象的存在有很多社会原因,但也不能忽视“蚁族”的自身问题。请围绕“蚁族”自身的问题,写一则100字的新闻短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二战末期,美、苏从不同方向攻入德国,然后开始争抢胜利果实。苏军是攻占柏林的主力军,部队人数众多,于是他们拆工厂,搬设备,挖掘资源,搜刮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把战俘当劳工,然后一车皮一车皮地运往本国。美国也不甘示弱,动用了6个集团军的兵力,但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抢物资,而是掩护一个代号为“阿尔索斯”的谍报队,这个谍报队担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就是搜索躲藏在各处的科学家。于是,开往美利坚的列车上装满了一车皮一车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战后,苏联的那些重工业老化的老化,淘汰的淘汰,还因为那些抢来的艺术品和德国打起了长年的官司。而在美国,“抢”过来的数千名科学家开始发挥功效,使得美国在核物理学、航天学、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水平突飞猛进,科技创新能力跃居全球第一,并逐步登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
同是争抢胜利果实,苏军和美军的做法却大相径庭。这则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试结合故事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大名叫滑儿。
滑儿出身贫寒,儿时家境极差。父母辛苦工作,勉强维持个不饿肚子。母亲操劳过度,在滑儿五岁的时候,得了重症。因无钱医治,只得在家硬挺着。母亲临终前,捧着滑儿的小手,放在嘴边轻轻地亲着,说:“孩子,长大了当医生,给老百姓治病。”又对滑儿的父亲说:“再苦再难,也要供滑儿上学读书。”父亲外出打工,把滑儿托付给堂兄。父亲愿意做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只要工钱给得高。
滑儿上学后,聪颖勤奋,成绩一直在学校里拔尖儿。考大学时,滑儿的成绩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可他却填报了一所医学院。他忘不了母亲临终前那期待的眼神,他也知道,如果当年家里有钱,母亲是可以去医院做手术的。
滑儿大学毕业,成绩优异,保送做了全国著名医学教授魏征的研究生。毕业后,滑儿放弃了考博和留在京城任教的机会,申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酒城。
滑儿被分配在酒城医院。虽然滑儿是院里唯一的硕士生,但在论资排辈的医院里,滑儿只被分配去做些割阑尾之类的杂耍手术。滑儿对什么样的小手术都极端认真负责,对患者温暖有加,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和红包。
滑儿参加工作第二年,出了一个事。当时省里的一位副省长到酒城农村视察工作,结果在崎岖的小路上发生了车祸,人被送到酒城医院时已昏迷不醒。病情危急,加之伤者的特殊身份,医院没人敢做主处置。院长只得向市急救中心求援,可无论是把病人送去还是等专家来,都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滑儿是当班医生,查了病人的情况后果断地说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半小时后就来不及了。看到周围疑虑的眼光,滑儿自信地说,手术我来做,一切后果我来负责。
结果滑儿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从市里赶到的专家都啧啧称奇。病人也很快康复,临行前拉着滑儿的手说:“我看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滑一刀啊!”“滑一刀”的名号很快传遍了酒城的沟沟坎坎。
酒城有了“滑一刀”,来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再重再难的病,只要让“滑一刀”划上一刀就能刀到病除,即使“滑一刀”划过一刀没能留住患者,患者家属也都无怨无悔,“滑一刀”每天都被手术挤得满满当当。有几次市里省里要调“滑一刀”,酒城人都排起长队阻拦,患者当街跪倒一片,声泪俱下。“滑一刀”也就留下了。“滑一刀”的手术越做越多,越做名声越大,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就连省城的和外省的病人也慕名而至。
“滑一刀”的导师魏征专程到酒城来调研。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傍晚,已经是副院长的“滑一刀”陪着导师在河边散步,看着沉默不语的导师,“滑一刀”说:“我知道老师不愉快的原因,有些手术是不需要做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也会达到相同的目的。”魏征看了“滑一刀”一眼,缓缓地说:“你只顾自己痛快地划一刀,可这一刀带给一些患者原本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你就心安理得?”“滑一刀”叹了口气,说:“老师,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我手中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
第二天,魏征和“滑一刀”一起查房,对一位从外省来的病人家属详细说明了病情和治疗建议,说做手术意义不大,采取保守治疗更妥当些。没想到病人家属齐刷刷跪在“滑一刀”跟前,痛哭哀求,只要“滑一刀”给做了手术,什么后果他们都认了,不然就跪着不起来。魏征看着这场面,无奈地摇摇头。
没过几年,“滑一刀”的父亲患了顽疾。“滑一刀”向父亲说明了病情,建议采取保守疗法。父亲说:“滑儿,爹知道你说得在理。只是,你要是不给爹划上一刀,你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爹不怕死,爹怕毁了你一世的名声啊。就算做做样子,你也得给爹划上一刀啊。”
“滑一刀”给父亲做手术时,手竟第一次发抖,虽然只是拉开一刀就又缝合上了。
“滑一刀”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递交了辞职报告。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酒城留下的只有他手术刀的传奇故事。
刘建超《滑一刀》
1.请简要概括小话主人公“滑一刀”的性格特点。(4分)
                                                                           
2.“滑一刀”成功救治副省长后名气越来越大,请列举四个情节说明。(4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6分)
                                                                          
4.媒体频频报道,现在许多大医院“专家号一票难求”,许多患者到医院看病“非专家不看,哪怕只是感冒咳嗽之类的小问题”;而文中 “滑一刀”却不得不做一些不该做的手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两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③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④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⑤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⑥六合、泰州、盐城、苏州、淮安等5城市争夺《茉莉花》的属地权,但此次争论的最大焦点依旧是《茉莉花》归属地究竟是扬州还是六合。此次纷争起因主要来自于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何仿。据何仿考证,《鲜花调》除流传于六合外,在苏州、徐州及邻近六合的仪征一带也有流传,但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均依据采集地作为民歌的籍贯。
⑦茉莉花啊,茉莉花,真是一朵奇异的茉莉花。
1.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3分)             (      )

A.民歌茉莉花的唱法。

B.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C.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D.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的争议。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茉莉花”民歌“鲜花调”,虽然唱法有很多种,但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流行区域在江浙。

B.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会用简谱来记载。

C.由于吸纳了其他艺术成分,《茉莉花》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江苏与河北南皮的《茉莉花》唱腔不完全相同,但都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由于何仿的考证,争论不已的《茉莉花》的属地权已经尘埃落定,有了明确的说法,得到了争夺各方城市的一致赞同。

3.在文章末尾,作者慨叹茉莉花的“奇异”,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奇异”的表现。(6分)
                                    

 

查看答案

默写(6分,每空1分)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2.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