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定义:                                                                  

                                                                        

                                                                        

 

博客是一种内容按时间排列,并且不断更新,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交流,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管理系统。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人与石头的厮磨(节选)

梁衡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远久而又亲切。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等到人类有了 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又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没有哪一个人愿意怀抱一块冰冷的石头。但石头确确实实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入石三分”,那石面石纹里就都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③人以文化心理刻石大概有这样几种类型。

④ 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泰山后面有一道沟,竟将一部《金刚经》全刻在流水的石面上,每个字有桌面那么大,这沟就因此名“经石峪”。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⑤ 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这幅石地图用横竖线组成5631个方格,每格合百里,比例为1:420万,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它刻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有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 。石长1600米,1100年来竟刻存了163段,三万余字的 记录,还有飞鱼的图案。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更是记录着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⑥ 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石虽无言,文化有声。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如有名的《张黑女碑》,人们临习多年,赞颂有加,至今却不知道何人所写。就像飞鸟或奔跑的野物无意中带着植物的种籽传向远方。人们在将石头充作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时,无意中也将艺术传给了后人。

⑦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大感动。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同于前面谈到的有字之石。它就是一块路边的野石,其身也不高,约半米;其形也不奇,略瘦长,但真正是一块文化石。当年宗喀 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去进藏学佛。他的老母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头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现在当地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造不出这样的杰作。

⑧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

1.第②段中“但石头确确实实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文章中说“人以文化心理刻石”, 第④段中举了三个例子,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文化心理?(4分)

答: 

3.第⑦段中作者说塔尔寺门口的一块石头是“普通”的,又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这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答: 

4.文章以“人与石头的厮磨”为标题,从全文看,“人与石头的厮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         ,架粱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a.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日:“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c.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桑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4分)

2.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做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5分)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 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 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        礼:以礼相待

    C.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掌管

    D.而旋与佐吏分之                    旋:随即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    )

    ①修之潜谋南归 

    ②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③而遣使陈诚于帝

    ④复欲率南人窃发

    ⑤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⑥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又杀了义宣。

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C.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