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尽心下》14)

【注】①穿逾:穿穴逾墙(行窃)。②尔汝:轻贱之称。③餂(tiǎn):探取,取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性本善,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围有的,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这是仁义的发端。

B、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C、“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必须加以扩充,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D、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从而获得好处,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2.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言语(说话)有什么讲究。(3分)

 

1.(3分)B(对“不忍”“不为”的理解有误) 2.(3分)说话要得体适当。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注意说话的时机,以免失掉友人(错失人才)或说错话:也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注意说话是否符合“义”,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 【解析】参考译文: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友人(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掉友人(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不!我们两个都变了!”觉慧愤愤地说,“你有了你的爱情,我什么都失掉了。我们两个还可以分担什么呢?”他并不是故意说这样的话来伤害觉民的心,他不过随便发泄他的怒气。他觉得在他跟哥哥的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家》)

    “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的始末。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选第(    )题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   )(5分)

A、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的办事员……

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B、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涅赫柳多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平和而不失光泽,她的眼睛充满着光芒,这双眼睛对涅赫柳多夫瞧了相当久。

这是在法庭上马斯洛娃与涅赫柳多夫见面的情景。马斯洛娃认出了涅赫柳多夫,涅赫柳多夫心情非常复杂。 (《复活》)

C、“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了上面这句话。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 (《红楼梦》)

D、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他从公证人口中得知,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他才把女儿放出来。(《欧也妮·葛朗台》)

E、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10分)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①,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瘦”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3分)(     )

A、①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②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①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②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①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②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①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②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3分)

译文:                                                       

②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3分)

译文:                                                        

③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体无咎言。(《诗经·氓》)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_            ?(杜牧《阿房宫赋》)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牡丹之爱,                   。(周敦颐《爱莲说》)

(5)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