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阕中,“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1.词的上阕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①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前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怅失落;②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答出对比给1分,分析出一处给2分,分析出两处给3分。答“虚实结合”亦可。) 2.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懑不平之情。(两点情感各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2)转轴拨弦三两声,               (《琵琶行》)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4)牡丹之爱,             。(周敦颐《爱莲说》)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上述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10分)
所谓“空巢”,从字面上讲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500万老人过着“空巢”生活。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而今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专家表示,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父母们普遍遭遇失落、焦虑等情感困惑。2011年1月5日,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对“空巢”老人权益及生活问题给予了关注,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常回家看看”有可能成为法律义务,一时间为社会所热议。
(1)请对我国家庭出现的“空巢现象”的特点作简要的概括。(3分)
答:                                                                 
(2)对“常回家看看”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你有怎样的感想或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第十二届花博会于2010年11月19日在漳州花博园盛大开幕了,参展的花卉品种繁多,前来选购的顾客也          。花博会秉承“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宗旨,不仅有效地提升漳州乃至福建的农业现代化,也将极大地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
(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答: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
报  施
茅  盾
文书上尉张文安向师长请了长假,得了一千元盘缠,离开服务三年多的师部。回家路上盘算着钱的用途,他想到家后买头牛,给父母一个惊喜。
到家已经不早,两位老人兴奋得很,连夜告诉左邻右舍。第二天一早,探望的人挤满了张家堂屋。
他们七嘴八舌的把一大堆问题扔到张文安面前,使得这位见过世面的小伙子不晓得回答谁好!他笼统回答道:“好,都好,前方什么都好!”几位年轻人向张文安探听在前方打鬼子的同村人消息。
“不知道。”他摇头说,又怕对方误会,解释道:“你想,前方部队那么多?知道在哪一个战区哪一个部队呢?”
“早猜到你都不知道啦!”有人讥讽一句。张文安想辩白,一个老成的人插嘴道:“算了,我问一个人,要是不知道,那就算是个黑漆皮灯笼了。山那边村子里喂驮马的陈海清上前方,带着四匹驮马、一个伙计。”“陈海--清!”他记起来,自己还没上前方时,村里曾经议论陈海清丢下老母和妻子,带着四匹驮马万里迢迢的去打日本的事。“怎么不知道!”他戛然缩住,到了前方以后的陈海清究竟怎样?这名字早从他记忆中消褪了,但受不住人家嘲笑,勉强说:“他过得很好!”
问的人接着说:“唉,过得很好。可是他的驮马都完了。他儿子前年接到信,两匹给鬼子飞机炸得稀烂,一匹吃了炮弹,剩下一匹,生病死了,他要给驮马报仇,不把鬼子打出中国去他不回家!你说他过得很好,是个喜讯,他家里两年接不到他的信了。”
“原来是--”张文安惘然,感到众人的眼光都射住了他,忙改口道,“原来是两年没信了。陈海清是好人,炮弹有眼睛,不打好人!”他越说越兴奋,“我想他应该是一个上等兵了,也许升了排长。”“老天爷还有眼睛!”众人赞叹说。张文安伸手抹一下头上的汗,一笑,不再出声了。
午后,浮云布满空中,淡一块,浓一块,天空像幅褪色不匀的灰色布。张文安到集市找董老爹,董老爹告诉他“千把块钱只好买半条牛腿”。一千元如何运用的打算整个儿被推翻了!他带着满肚子的懊恼和气愤走出市镇。
云阵似乎降得更低了,好像直压在头上,呼吸不方便。张文安懒懒地,不情不愿地回家。一个年轻人奔过来,杂七夹八说一大篇,是陈海清的儿子,刚到他家里去过,希望多晓得一些父亲的消息。
“你是陈海清的儿子?你父亲带着四匹驮马到前方?”张文安惊讶地说。年轻人的兴奋和快乐感染了他,他忘记了自己和陈海清在前方并未见过一面,压根儿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了不起,你父亲是一个英雄!”他随口回答了年青人喜不自胜的询问。
陈海清的儿子说:“我祖母还要问你一些话。她老人家不亲自听见不放心。”
张文安突然心一跳,像从梦中醒来。呆了半晌,才看清在自己面前的,除了那儿子,还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位有病的中年妇人。
“妈妈的病是急出来的,”儿子说,“今天听得喜讯,就精神多了!”
“谢天谢地,到底是好好儿在那里,”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展开了。“好人总该有好报!”那病人喃喃地说。
张文安见祖孙三代高兴,心中惴惴不安,支支吾吾编造陈海清的生活状况;又将陈海清编派在某师某营某连,大胆地给陈海清创造极有希望的前途。
祖孙三代静静地听着,虔敬而感奋。老祖母颤声问道:“张先生,海清没有请你带个信来么?”
张文安窘住了,一只手无意中碰到藏在贴身口袋里那叠钞票,莫明其妙地兴奋起来,大声说:“信没有,带了钱了!”
老祖母和孙儿惊异地“啊”了一声,中年妇人轻声吐了口气。
张文安心突突地跳,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一叠票子,心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把它塞到陈海清儿子手里。
“啊,多少?”那年轻人问。
张文安没回答,老太太插嘴:“嗯,这有五百罢,海清……”还没说下去,张文安的回答吓了她一跳。
“一千!”张文安从牙缝里进出两个字。祖孙三代齐声问道:“多少?”
“一千,够半条牛腿了。”张文安说,心里有一种又像痛苦又像辛酸的异样感觉。
老太太哽咽了,中年妇人低声啜泣,年轻人捧着票子发愣。张文安松一口气,好像卸脱了一副重担,从祖孙三代颤声道谢的包围中,逃也似地走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张文安本来打算用一千元钱为父母买头牛,给父母一个惊喜,但看到陈海清一家的苦况后,心生怜悯,主动把钱送给了陈海清一家。

B.张文安从前方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很兴奋,连夜把消息告诉左邻右舍,致使第二天一早就客满堂屋,这表现了二位老人炫耀的心理。

C.陈海清带着四匹驮马上前方打日本,人们很是佩服,两年没有音信,人们也很关心,向从前方回来的张文安询问他的情况。

D.小说用大量的对话、细腻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展开情节,呈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微妙的变化,表现人物性格。

E、张文安拿出钱后的痛苦和辛酸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传达出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2.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3.小说画线处两次写“云”,有什么作用? (4分)
4.有人认为张文安本性善良,有人认为他为面子而撒谎。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