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那么,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介绍一个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
赵伯韬为了化解与吴荪甫的矛盾,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子夜》)
B.“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三年!”觉慧冷笑道。
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觉新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
C.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爱斯梅拉达看到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虽然害怕但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卡西莫多为了不让她害怕,让她闭上眼睛听他说话,并留下一个铁哨,告诉爱斯梅拉达需要他时吹响。(《巴黎圣母院》)
D.在动身去西伯利亚的前一天,聂赫留多夫的姐姐同他的丈夫一起到城里来,要跟他见一面。娜塔利娅关心弟弟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他要同卡秋莎结婚,另一个是他把土地交给农民。(《复活》)
E.关羽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和黄忠首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再战,黄忠阵前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三战,能百步穿杨的黄忠,箭下留情,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次也只箭射关羽的盔缨根。(《三国演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3分)
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摘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事刘崇 事: 侍奉 B.尝购求之 购: 购买
C.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 老练 D.身被数十创 被: 遭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3分)
①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先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后因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提振士气,决定率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3分)
(2)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2)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海南著名景区小洞天中有棵龙血树,据专家测定该树树龄已有6000多岁,堪称树中寿星。人们认为该树长寿的原因有三:(1)全是虬曲而中空的枝条,为不用之材;(2)焚之起烟,为不燃之木;(3)树身矮小且藏于深山,环以乔木,风摧秀木,无碍其生。故有人参透玄机:韬光养晦,颐养天年。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人们更加推崇锋芒毕露、锐意进取的当代弄潮儿。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以“韬光养晦与崭露锋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限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王祖远
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戈壁三杰”。
②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120公里的楼兰古城之谜,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③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像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戈壁三杰”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1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④“戈壁三杰”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⑤另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抺抺绿色的点缀,不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⑥汽车在南疆一段死寂寂的沙地上行驶。车行的左方闪过了上千亩的胡杨林,但早已全部死亡而干枯。高矮错落,几乎望不透哪里是林子的尽头。其中一株高挺伟岸,顶尖微微后仰;两根一样粗细的枝桠分别向左右前方伸出,形成了历史的定格。它在仰天长啸,倾吐悲愤与不平。显而易见,数百千年以前,这里一定进行过一场自然界与历史岁月之间惨烈的旷日持久的大搏斗,最终,在“适者生存”的历史进行曲中,这片胡杨林曾给无边的沙漠戈壁带来多大一片绿荫,它们头上的枝叶呼唤着云雾,脚下的根系滋生出清泉,紧紧傍在古丝路的一侧。西行的驼队在此歇脚,东进的商旅在树下炊饮,凡是跋涉丝路在此受过荫护的人,谁能忘记那大漠中的绿荫之梦!
⑦然而,我的这次西行考察,印象最深的还数红柳木。
⑧这些红柳,有的一丛只有巴掌那么大,零散地趴伏在平坦的沙地上,如镶嵌在黄褐色古老大漠身上的绿斑,为干焦焦的大地带来一丝生气。稍大一点的,细枝底下便有一堆沙。我远近细看了一下,发现哪里有沙堆,那上面必有一丛红柳,二者之间有着这样一种不可分割的缘分。在有些区域,二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表现。沙向红柳聚拢,红柳又依沙堆成长增高。路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沙包,个个圆溜溜,高一二十米,周长三四十米,上面均有一丛挺直腰杆、成了气候的红柳木,二者都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长大成形的。它们这种自然而默契的配合,而正是人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条件下挣扎奋斗的写照。为了生存,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奇妙现象。
⑨红柳能在沙漠里繁衍生存,当然也依靠自己的本能与特性。我特意留神一下:若朝着西南方向望去,沙海里全是蓬蓬松松的绿堆;倘若再掉头向东北方看,则那些沙丘全是秃秃的半边光头。红柳避开了沙丘承受烈日的西南面,牢牢地占据着稍稍背阴的东北侧。向下,拼命地把根扎向深处,这是存活的根本;向上,勇敢地与烈日进行抗争,这是与生俱来的品德。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红柳就是这样生活着。即使是那倒下的千亩胡杨林的身旁,又有一丛丛红柳成长起来。
⑩红柳不是花,但每一丛的上半截,均呈紫红色,远望,如一顶顶紫红漂亮的花冠,点缀美化着这灼烤皮肤的戈壁滩。
⑩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人的生命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外出的旅程。如果我们能像红柳那样,永不放弃,人生在艰苦的逆境中也能增添无限风光与意义。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但却生长着骆驼刺、胡杨树和红柳,可见这三种植物生命力之顽强。 |
B.作者在第⑤段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骆驼刺的坚挺、毫不屈服,表达自己对骆驼刺的敬仰、赞美之情。 |
C.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本是安静的植物,但作者却赋予它们以动态美,可见作者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之深。 |
D.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红柳木,因为红柳木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 |
E.纵观全文,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句式变化多样是本文一个重要特色,这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致。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③段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