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2)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70分)
请以“误会”为题,记叙一个故事。(70分)
要求:①不少于800个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和人名;③适当运用抒情和议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北京大学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功成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的3%,合格者降30分录取。
材料二: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支持推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同意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这种制度会导致权钱交易和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仅有10.7%的被访者对这一制度表示支持,认为实名推荐制是教育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
材料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的积极探索,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的有益尝试,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查看答案

请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下列算式。(3分)
40-16÷4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王乃彦:“中国式”科学家(节选) 杨虚杰
2008年初,王乃彦等院士一行到天津大学参加有关科学教育的研讨,回京路上与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同行,这一次同行让龚克校长有了意外收获:原来王先生的哥哥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毕业,尚在读初中的他读了很多哥哥寄来的参加“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照片,印象深刻,说起这些往事,龚校长连忙向王先生打听这些照片是否还在,他认为这是珍贵的校史资料。
  福建出院士。据了解,目前闽籍和在闽工作的院士多达110多位。像福建许多20世纪二三十年时代的家庭一样,读书的种子早在家庭的熏陶下就种下了,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惟有读书高”的信念是家庭生活的根。大舅和二舅都是学化工的,二舅当时是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助手,从事制碱工艺。受此影响,王乃彦的哥哥姐姐都是学化工的。
  “爸爸特别喜欢读书”,听王乃彦先生讲自己的父亲和家族,你会感觉中国传统家庭父慈母爱的力量。他的祖父去世很早,父亲能由中国当时最高的测量学堂毕业,全靠姑姑做衣服纳鞋底的收入。父亲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在子女的读书上却决不吝惜。
  王乃彦兄妹四个,他排行老三。哥哥上大学后,姐姐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这样一来使本不富裕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一天深夜,父母亲的谈话让还没睡着的王乃彦听到了:父亲说,我手边还有一点钱,用它给孩子当学费吧。这差不多是这个六口之家的家底了。他还记得那时国民党垮台后,父亲失业,他们家上午和晚上都是稀饭,家里人要分着吃一点点主食。
王乃彦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福州解放了。他从福州三中考到了福州一中,这两所学校都是福州最好的。高中时福州一中用的英语课本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原版英语教科书,价格比较贵。买书成为这个家庭做不到的事情。他清晰地记得,父亲在开课前想办法从别人那里借来了英语课本,将其中要上的课,用笔把单词一个一个抄下来,而王乃彦就拿着这手抄本去上课。父亲对他说,再艰难的日子也得念书。这手抄的课本,1952年王乃彦上大学时从家带到北大,可惜的是后来失落了。
他学习外语,真是一个有意味又贯穿了从王先生初中时期到现在的故事。
初三毕业的暑假,经济拮据的父亲还是省出钱来请人为王乃彦补习外语,父亲的办法现在看来依然简单而有效。买了两本原版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老师一本,王乃彦一本,一个假期学完了这本书。高中以后,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以后,学生们不学“美帝国主义的语言”,王乃彦记得教他们英语的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时尚女老师,可是他们几个班干部却一起交了白卷。直到大学毕业,他的英语依然是初中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一次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却深深刺激了王先生。邀请者请他们做学术报告,却因为英语不好,只能请美国人代讲。虽然后来的国际学术会议王乃彦可以用英文报告,但是最害怕的是提问和交流。
当时他63岁了。每天早晨5点起床以后,晚上睡觉之前都是固定的学英语时间,走到哪学到哪。最多的时候一天学5个小时。2002年退下来的时候,他曾经想还要不要继续学英语,毕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说,英语对于他,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现在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那些从小没有学好英语的人。
2000年在汉城。王乃彦成为世界核理事会正理事长的时候,要发表正式的就职演说,王先生脱稿而讲,现场发挥。与会者给与了热烈的掌声。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王乃彦家境困难,但在家庭的熏陶下,仍然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人才,他的哥哥毕业于北洋大学、姐姐毕业于上海交大,他自己毕业于北京大学。

B.王乃彦的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供养子女读书,而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亲自为儿子手抄英语课本,这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

C.由于受“不学‘美帝国主义的语言’”的影响,以及在当时背景下对时尚女教师的反感,因此,“直到大学毕业,他的英语仍然是中学水平”。

D.作者选取王乃彦的英语学习作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完全是因为这些材料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王乃彦学习生活的曲折,使得文章波澜迭起。

E.文章写王乃彦老年学习英语的经历“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的刺激——高龄坚持学习——汉城会议的热烈掌声”,不加评论而运用事实说话,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2.结合本文,简要叙述王乃彦“有意味又贯穿了从王先生初中时期到现在”的学习英语过程。(4分)
3.作者在写王乃彦的学习生活时,用了很大篇幅写他的家人的事,是否节外生枝,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这鸟,像一个熟人  邓建华
有朋友,美食家一个。多次邀约,去三地四县交界处,一个水乡小镇。吃野鸟,有斑鸠、八哥,还有麻雀。正宗的,点杀,价格绝对温柔。
好吃,人之本能。去吧,不去白不去。
果然,在一幢农舍,有一只大鸟笼,摆在前坪,笼中,百鸟争鸣。有牛屎八哥,未成年斑鸠,跛脚鹭鸶,还有寻死寻活的麻雀,呆头呆脑的对鸭。问价,老板娘说,随你点,78元一份。再问,多少只算一份。再答,那看什么鸟,比如斑鸠,5只算一份。然后,逐一作答,态度极为友好。
这是家养的吧?我说。老板娘一笑,可能吗?
老板娘就谈起捕鸟经。水乡植被好,食物多,南来北往鸟们,误撞遮天网上,必被生擒,无一走漏。所谓遮天网,即在自家的平顶楼上,或湖洲,或田畴,高高竖两根木杆,其中挂一白色丝网。鸟类欢天喜地而过,怎会留意祸从天降。周边有卖网者。16元一张,便宜。捕成年鸟一只,赚10元,有多少,这家店全收。
哦,这么回事。
我蹲在鸟笼边,注意一只黑色的八哥。它眼珠转转,那神态,曾相识。或者说,它瞧我,像一个熟人。
我想起前几月,我窗台上的桅子花盆下,一只黑鸟不知何时,垒下一只精致的鸟巢。而我在窗内赶写一本书。就这样,我的作品集未完成,鸟的作品却精巧至极,令人叹服。我观察这位客人,她很勤奋,也很浪漫。不几日,还带着男朋友,来到新巢。又不多日,产下5枚鸟蛋。她专心孵护,数日,出来几只鸟仔。她天天出去捉虫,一趟一趟送回来,哺喂幼鸟。间或,公鸟会一同而来。鸟仔特别好玩,只要一有动静,就以为母亲归来,马上张嘴,嘎嘎叫唤。
这只黑鸟,在我的窗头,养了两窝,共10个孩子。待小鸟飞走,母鸟就离开了。那只鸟巢,因无鸟维修,逐渐衰落,慢慢腐烂,成了桅子花的养料。
曾经我想,这母鸟为什么不回?有了新址,恁自和男朋友快活去了?或是老了,飞不动了?现在看来,更大的可能是,站到这个笼中来了。或者,曾经在这笼中,哀成绝唱。那鸟,面临点杀,她会想起什么,她的男朋友?她的10个孩子?隔窗相望的,默默做着文章,从不相扰她的文字客?不得而知,也不敢臆想。顿感秋凉
我花10元,买了那只看我像熟人的黑鸟。在我的阳台上,放飞一个艳阳天。开始愁闷,尔后释然。我有什么能力,去保护这些灵性的物类?我不是不吃晕的僧侣,也不是为捕杀鸟类而痛心疾首的动物家。我想的,仅是修复一个故事,一只黑鸟幸福一家的温馨。我不堪凝视,一个破鸟巢,在秋风中抖动,唤不回那只知冷知热的鸟……。我也思考,每一个人放飞一个故事,又有多少只鸟重归温馨,这张天网不是更加宏大么?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中谈到小镇吃野鸟时说“正宗的,点杀,价格绝对温柔”,这里的“温柔”是指价格不高,以此表达朋友的热情。

B.文章说到一只黑鸟结巢养雏的故事,表明虽然自己做的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对于鸟类却是大事,认为大家都可以做这种爱护鸟类的“小事”

C.“在我的阳台上,放飞一个艳阳天”,意为让黑鸟回到大自然,回到它们的自由天地,就是黑鸟的美丽的日子,也是我的美丽的日子。

D.文章最后一段以“我有什么能力,去保护这些灵性的物类?”的设问开头,作者谴责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举动的同时,强调自己低微和无奈。

E.作者以己及人,委婉地提出,如果人类都能从爱护生灵的善心出发,是可以纺织一个惩治残酷捕杀动物这一举动的宏大的“天网”的。
2.文章删去画线的句子“顿感秋凉”,并不影响全文意思的表达,作者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3.本文虽短,但写作很有特色,请举例加以赏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