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6分)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这首词的上片写什么?有人说“雀之于梅,在此词中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简要分析。(3分)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得全首领以没 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3分)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3分)
译文:
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横线处的两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 。绞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 B.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3分)
①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司马光
B.李 煜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柳 永 苏 轼 苏 轼 司马光
D.李清照 白居易 辛弃疾 司马迁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是( )(3分)
A.关汉卿元代杂剧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纪君祥同称为“元曲四大家”。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威尼斯商人》。
C.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有《王昭君》等著名剧本。
D.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劝学》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古诗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
A.①周瑜 ②桓温 ③刘裕 ④拓跋焘
B.①诸葛亮 ②张翰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C.①诸葛亮 ②桓温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D.①周瑜 ②张翰 ③刘裕 ④拓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