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 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①染衣:指僧徒穿的缁衣。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衣。

(《梁书·陶季直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服阙    忧:担心

B、与季直素善  善:友好

C、领左卫司马  领:兼任

D、政尚清静    尚:崇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

    C.等到陶季直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子孙没有钱财给他入殓与停柩,听到此事的人没有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3分)

译文:                                                                   

(2)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4分)

译文: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3分)

译文:                                                                  

 

1.A(忧:父母的丧事。) 2.C(③句表现陶季直恪守朋友之义.④句表现陶季直曲从世俗之见,均未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 3.B(以偏概全,该项把陶季直任京官的思想、行为和政绩混同于地方官了。) 4.(1) 如果祖父有赏赐,应当先给父辈,不应当考虑直接给孙辈,因此我不去取银子。(3分) (得分:”父伯”“度”的翻译各一分,整个语句的翻译通畅给一分)  (2)陶季直认为袁、刘二人都是儒生,他们的图谋必定导致衰亡,因此坚决拒绝不肯赴约。(4分)(得分点:“以”、“颠殒”、“固辞”各一分,整个语句的翻译通畅给一分) (3)陶季直一向生活清苦.无与伦比.又隐居十多年。(3分)(得分点:“素”“屏居”各一分,整个语句的翻译通畅给一分。) 【解析】参考译文: 陶季直,是丹阳秣陵人。他的祖父陶愍祖,任(南朝)宋代广州刺史。父亲陶景仁。任中散大夫,陶季直年少时聪明出众,陶愍祖很喜欢他并对他感到惊奇。陶愍祖曾经拿出四匣子银子摆放在自己面前,让孙子们各人去取,陶季直当时刚刚四岁,只有他一人不去取银子。有人问他不取银子的原因,陶季直回答说:“如果祖父有赏赐,应当先给父辈,不应当考虑到给孙辈,因此我不去取银子,”陶愍祖更加对他感到惊奇。陶季直五岁时母亲去世,他像成人一样哀痛。起初,他母亲未生病的时候。让他出家为僧;他母亲死后,他家人才把他赎回来,陶季直抱着母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听到的人没有谁不感到悲痛。 等到长大以后,陶季直爱好学习,对荣华名利看得很淡。他初出仕就被任命为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但他并没有上任,当时的人称他为“聘君”,他因父亲去世而守丧,守丧期满,尚书令刘秉兼任丹阳郡守,请他担任后军主簿,治理郡里的工作部门。陶季直出京担任望蔡令,不久因病免职。当时刘秉、袁粲因为齐高帝权势一天天盛大,想要图谋推翻他,刘秉一向敬重陶季直,想同他一起商定对付齐高帝的策略。陶季直认为袁、刘二人都是儒生,他们的图谋必定导致衰亡,因此坚决拒绝不肯赴约。不久秉等人伏罪被处死。 齐代初年,陶季直任尚书比部郎,当时褚渊任尚书令,跟陶季直一向友好.接连让他担任司空司徒主簿,把府中事务托付他处理。褚渊去世后,尚书令王俭认为褚渊有极高的德行,想把褚渊的谥号确定为“文孝公”,陶季直请求说:“‘文孝’是司马道子的谥号。恐怕这个人不是十全十美,不如把褚渊的谥号确定为‘文简’。”王俭听从了他的意见。陶季直又请王俭替褚渊立碑,立碑之后,陶季直自始至终守护着它,很有属吏的气节,当时的人都赞美他。陶季直被调任太尉记室参军。又出京任冠军司马、东莞太守,任职之处被誉为清静和平。陶季直回京后被授职散骑侍郎,兼任左卫司马,后又转任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去世,齐明帝任宰相,他铲除异己,陶季直不能曲从。齐明帝很顾忌他。于是把他调出京城担任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城职务让朝中属官担任,读书人做官很少有这样的任命。有人劝告陶季直向齐明帝登门表述歉意.齐明帝接见陶李直之后,就把他留在京城,任命他为骠骑谘议参军,兼任尚书左丞。后又调任建安太守,陶季直施政崇尚清静,百姓认为他施政适宜。陶季直回京后任中书侍郎,后又调任游击将军、兼任廷尉。 梁王台府建立,陶季直调任给事黄门侍郎。陶季直常说做官做到了二千石的职位,最初的愿望就全部实现了,不要再去追求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于是以病为由辞官还乡。天监初年,朝廷派人在他家中授予他太中大夫。粱高祖说:“梁拥有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天监十年,陶季直在家中去世;去世时七十五岁。陶季直一向生活清苦,无与伦比,又隐居十多年,等到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子孙没有钱财给他入殓与停柩,听到此事的人没有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白色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

主要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上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铁路沿线随风飘扬,塑料袋、塑料薄膜、农用地膜、快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地、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宅周围,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其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餐具,我国全年消耗达4亿至7亿个。尤其是铁路行业,由于管理不善,旅客随便把用过的塑料快餐餐具抛之窗外,甚至列车服务员亦将垃圾弃之车外,造成铁路干线两旁的树木枝条飘挂成串。全国铁路每天废弃的塑料快餐餐具高达150万只,从空中鸟瞰,铁路两旁已经形成两条白色污染带,群众感触很深,反应特别强烈。

而且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二三百年不会腐烂。正是因为塑料降解时间长,所以潜在的危害更大。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由于塑料品生产时加入的添加剂是有毒的,当塑料垃圾存放日久,有毒添加剂就会释放,污染大气和水资源。而废弃在地面或水上的废旧塑料,容易被鱼、马、牛、羊等动物当着食物吞入,塑料在动物的肠胃里消化不了,会导致动物肠胃机体损伤和死亡,这种“白色污染”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屡见不鲜。

据报道,北京市塑料垃圾日产量为3600吨,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废塑料垃圾日产为7700吨,每年总量约为29万吨。这些数据是骇人听闻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降解周期。我国的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在易降解的塑料制品因成本偏高尚未全面推广的情况下,要加强资源再生利用。据报道,我国北方某城市已引进了3条流水线,每天可处理10吨废塑料,至少60%可提炼成品油,剩下的通过焚烧转化为热能,可用于住宅小区的供暖。

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为此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不过,要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一定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否则,治理“白色污染”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1.下列对“白色污染”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指废旧塑料充斥于各种场所,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的污染现象。

B.指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破坏环境美感,影响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危及动物安全的污染现象。

C.指铁路行业由于管理不善,随意将用过的塑料餐具抛之车外,在铁路两旁已经形成两条白色污染带的群众反应特别强烈的污染现象。

D.指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土壤中后,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特性的污染现象。

2.对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

B.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C.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品,用后即扔,充斥于各种场所。

D.废旧塑料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难以对其生物降解。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易降解的塑料制品因成本偏高影响了在治理“白色污染”中的全面推广。

B.加强对塑料垃圾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重要方法。

C.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降解周期,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

D.治理“白色污染”必须加强和完善环保立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

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

⑤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⑥好像一个人的精神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琢磨才能感受到。

A、②①③⑤④⑥  B、③⑥⑤②①④  C、③⑥⑤①④②  D、②①③⑥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了3名足球队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C、我校这次为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几天内就募集善款十万余元。

D、小说是靠形象说话的,形象是小说的魅力之源。在小说中,不管多么高深的思想都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化入形象的血肉才能存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B、这个唐诗选本做到了披沙拣金,使读者能用很少的时间领略唐代诗歌的精华。

C、山下虽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但这里林深树茂,环境幽静,游人到此,如入无人之境。

D、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肖(xiāo)  脖颈(gěng)    一张一弛    察颜观色

B、叱咤 (chà)    恫吓(dòng )       珠光宝器    一言既出

C、禅让(shàn)    重创(chuāng )  理屈词穷    融会贯通

D、缉(jī)拿      舷梯(xuán)     稗官野史    自立更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