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6分)

3.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4.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1.A、C(A周小波是想澄清事实的真相;C“我”并非觉得周小波要求过高,而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他的问题。)(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6分)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或: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2分);(答“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也对)。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突出了周小波诚实质朴)(答出“比喻”得1分,答出比喻内容得1分);照应文题,呼应前文(2分)。 3.(6分)①农家子弟,出身贫苦。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②性格拘谨腼腆。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③孝顺。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④勇敢。自述打仗不会怕;⑤纯朴。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⑥诚实。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4.(8分)示例:观点一:应该如实上报。①澄清事实是周小波的心愿;②周小波不想做伪英雄;③应该尊重周小波的心愿。     观点二:不应该如实上报。①“滚雷英雄”更能激励疆场战士乃至全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更有意义;②“滚雷英雄”才能实现周小波的夙愿;]     观点三:如实上报,但要注明他自己澄清了事实。①英雄固然重要,诚实的品质更值得珍惜;②不是“滚雷英雄”,但周小波仍然是英雄,是超越了物质和精神的大英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四题任选三题)

(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题为《初到黄州》,诗中哪一联紧扣“初到”题意?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竟从安议                     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                     寝:搁置

C.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D.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诛:诛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②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③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3分)

译文: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3分)

译文:               

(3)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信仰是个性心灵深层的隐密,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一个不易交流的话题。然而,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却备受人们的关注。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的,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诚如康德所言:“信仰是客观的不确定而主观上确定。”以此看来,信仰是一种价值预设,是信仰者相信其正确或有意义,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黎巴嫩诗人哈·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信仰是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正确和认同;从情感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敬畏和尊重;从意志角度看,信仰表现为坚守和追求。人的信仰具有多样性,如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被信奉、被坚守的信仰突然被人们普遍质疑或放弃时,则表明信仰危机的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在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信仰危机固然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至少说明人不盲从迷信,而且在危机中还会孕育出新的信仰。罗曼·罗兰说得好:“怀疑和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我们应当坚信,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多元的、充满理性光芒的信仰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于人类来说,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从哲学层面看,信仰关乎人的价值追求。人不会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人来自于物,人原本就是物,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了尊严,升华了境界;人是有限的生命存在,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确立使人超越了死亡,满足了追求永恒的愿望;人生是不断寻求价值和意义的,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价值目标和生活信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仰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信仰无疑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基础:信仰使人有了精神寄托,从而满足了归宿感;信仰使人的精神有了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安全感;信仰克服了灾难和死亡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从而获得了平和与慰藉感。

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圣洁的信仰星空,愿我们每个人对心中的信仰都能保持一种深深的虔敬!

(选自2010年第21期《记者观察》中的《话说信仰》,有删节)

1.有关信仰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信仰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不易交流的话题,它备受人们的关注。

B.信仰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人们对其信仰的对象是极其相信和尊重的。

C.信仰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的多元性。

D.信仰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情感、意志等角度看,表现各有不同。

2.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需要信仰”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人不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

 B.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人们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

 C.信仰能使人有精神寄托,使人精神有了确定性,克服灾难和死亡带来的紧张和恐惧。

 D.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而信仰使人们有了归宿感和安全感。

3.有关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是永远走不到的”,是说信仰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

B.信仰危机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不是一件坏事,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

C.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信仰危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D.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仰。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你根据上面这幅漫画,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