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名家的诵记(8分,每题1分,见错无分)
(1) ▲ ,忆往昔峥蝶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4)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5)《师说》中指出了教师的作用:“师者, ▲ 。”
(6)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凡事预则立, ▲ 。(《礼记·中庸》)
(8)荀子,名况,先秦 ▲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必修一所选篇目《 ▲ 》被列为“永州八记”之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 ▲
(2)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注释]:①涅:黑泥。②“兰槐”句:芷本是兰槐的根。兰槐,一种香草。③滫xiǔ,臭水。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不扶而直(扶持) |
B.其渐之滫(浸、浸染) |
C.庶人不服(佩服) |
D.其质非不美也(本质) |
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分)
▲ ▲
3.翻译划线的句子(11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 ▲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分)
▲ ▲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3.下列对选文(一)(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
4.写出第(二)段文字中三组对比的内容(3分)
① ▲ ▲
② ▲ ▲
③ ▲ ▲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以“人一旦回归乡土”开头,另择喻体,仿照形式,写一组排比句。(4分)
人一旦回归乡土,就成了 ▲ , ▲ , ▲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深深地震撼了作家高建群,于是,他将那一幕幕诉诸于笔端,写成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散文——《西地平线上》。 |
B.欣赏食指的《相信未来》,需展开想像的翅膀,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把握“相信未来”这一主旋律,这样才能深切地领会到那用语质朴、形象密集、思想深刻。 |
C.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政府要多建公共租赁住房,缓解中等偏下收人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压力,从而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 |
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