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抻面条 许行 他特别喜欢吃面条,一天三顿也不厌,不...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抻面条
许行
他特别喜欢吃面条,一天三顿也不厌,不过这可不是粮店里卖的那种面条……
小时在家里母亲给他擀面条,一碟鸡蛋酱,一盘芽葱,或者黄瓜,水萝卜等小菜,他吃得真香!以后结了婚成了家,妻子摸到了他的脾气,比母亲还下力给他做面条吃。她能擀、能抻,抻出来的面条要粗有粗,要细有细,比从模子里轧出来的挂面还匀溜,吃起来硬实、筋叨、口感好,就是到了肚子里也觉得舒服。
不幸,妻子比他先走了。他也六十大多了,但身板硬实,牙口好,还是爱吃抻面条。现在续了个后老伴,这个五十刚过的小老太太,就只给他买挂面吃,吃起来真败口!
星期天女儿回来了,一看爸爸瞅着挂面条眼晕、不下筷……她把爸爸的饭碗端过去说:“你等一会吃。”便扎起围裙下了厨房。和面、揉面、饧面、抻面……大约半个多钟头后,一碗面条端到了爸爸的面前。他一惊,女儿什么时候也学了母亲的手艺?这回他吃着嘴里香,肚里苦,他想起前妻,眼泪含在眼眶里……
这一切后老伴都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她吃罢早饭,便提了一盒点心,到饭馆去向抻面师傅学习。学和面,学揉面,学饧面,学抻面。
抻面这道关最难过。她人老了,手脚笨了,力气也小了,怎么也弄不到抻面师傅那么灵巧,不是粘连,就是断条,二斤面未抻完便一身汗了。她不得不出个高价,匀了一斤抻面条回去。
老头子离休后搞史志,天天到班上去。午间回来,一碗抻面摆在面前。
“啊,小凤(他女儿)来了?”
“没。我给你抻的。”
“你也会抻……?”
“你别隔着门缝看人。”
老头子吃得很香,这面条跟过去妻子抻的差不多。
“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这跟她过去抻的一样……”老头子一高兴,有点说走了嘴。
老太太听了当然有点不是味,这老家伙总想着他的前妻……不过,这毕竟是赞美她,把她说成跟他前妻一样,有啥不好?于是,也很高兴。
第二天老太太练抻面就更来劲了,她先到饭馆去学一通,又在家里自己和面苦练。可翻来覆去还是抻不好,这大概得费点功夫,不到十天半个月出不了徒……眼看就该做午饭了,没办法还得跑到饭馆去匀人家抻好的面条。好话说了一筐,勉强按成碗的面条价格匀了一斤回来。呵?一上楼房门开着,老头子回来了。
这回露馅啦!
“唉,没想到吃一口饭,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老头子明白了后有些过意不去。
抻面条煮好后,老头子只吃了半碗。不知怎么的,他心里老觉得这抻面条味道有点不对了……他说:
“以后咱们吃烙饼吧!”
这天夜里老太太偷偷抹了半宿眼泪。又一个星期天,老头子女儿回来了。她又要动手给爸爸做抻面条,老太太一把揽过去说:
“我来!”
“老头子和女儿都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老太太熟练的抻面表演。
老头子这晚心情激动,喝了两盅洒,不免亢奋起来,上床后毛手毛脚帮老太太脱衣服,待脱下衬衫,他怔住了,天哪,老太太两条胳膊肿得像发面馒头了……他一切全明白啦。心中震动非常,紧紧地搂着老太太,眼含热泪,不胜爱怜地抚摸她的胳膊:
“唉,这该死的抻面条呵!……”
1.“冰糖葫芦”模式是小小说常用的结构模式之一,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避免叙述混乱,达到结构清晰、策划明了而合乎情理的目的。请你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冰糖葫芦”的结构模式。
2.小说主人公面对续妻的情感态度,在文中有明显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3.人情美、人性美历来是小说的主题。请你就这篇小说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书籍、影视作品谈谈人情美人性美的社会价值。

 

1.①“冰糖葫芦”模式即是用一小木棍串起一串冰糖葫芦的模式。小说中,“抻面条”是核心细节,也即是全文的线索,因此,“抻面条”就是串起那串“冰糖葫芦”的“小木棍”。(2分)  ②小说纵跨了主人公六十多年的生命过程,一共讲述了其与身边四位女性的生活经历,因此,按照时间的顺序,母亲、前妻、女儿和续妻为主人公抻面条的经历则相应地成为了一颗颗冰糖葫芦,这样,结构就清晰了。(2分) (如果说线索为双线结构的,即两条线索——①明线:老头子爱吃抻面条②暗线:后妻暗地里去学抻面条。也可酌情给分。 2.①失望——他身板硬实,牙口好,还是爱吃抻面条,但她不会做,就只给他买挂面吃,吃起来真败口!他感觉失望。  ②开心——他很意外的吃到了抻面条,吃得很香,觉得这面条跟过去妻子抻的差不多。 ③愧疚——他发现了续妻为了他,专门在外面买来抻面条做给他吃,他明白自己这点爱好给她添麻烦了,感觉对不起她。 ④激动——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老太太熟练的抻面,他没想到续妻为了他真的学会了做抻面条。 ⑤爱怜——他看到老太太两条胳膊肿得像发面馒头,令他真情流露,紧紧地搂着老太太,眼含热泪,不胜爱怜地抚摸她的胳膊。俩人的感情也无形中深厚了起来。 (每点1分,答对1点给1分。) 3.(1)可从本小说中体现的母子之爱、父女之爱、夫妻之爱、重组家庭情感深化的角度来阐述。(3分) (2)可联系沈从文的《边城》、茹志娟的《百合花》、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陆川的《南京!南京》等作品来阐述。(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空一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旌旗蔽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宁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岁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馆于军帅家馆:寄居

B.太祖益才之。才:认为……有才干

C.多所厘革。厘:治理

D.免冠而栉栉:洗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C.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久之,进左御史大夫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分)
① 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 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 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
④ 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 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
⑥ 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B.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铁烙人肌肤。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C.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薪水。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杀。

D.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
② 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③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④ 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⑤ 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宇。
⑥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A.②⑥③①⑤④

B.④②⑥③①⑤

C.②③①⑥⑤④

D.④①②⑤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应聘滂沱/磅礴炮制/越俎代庖

B.悄悄/悄然调羹/调包辎重/锱铢必较

C.谥号/裨益跬步/傀儡拒载/载歌载舞

D.铺板/铺张骨髓/绥靖匝道/砸锅卖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闷闷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