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1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1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   弟:尊敬兄长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5.(1))断句(4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翻译: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1.C 2.C 3.D 4.B 5.(1)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错三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2)①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是”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②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解析】 1.(酬:实现。) 2.(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3.(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4.(“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5.略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记录文书的竹木绢帛容易腐朽,所以难以像记录卜辞的甲骨那样完好遗存至今。

② 在窄条型的竹木片上写字再编连成册,这导致了汉文从上到下竖行排列的书写格式。

③ 即使在殷商时代,国家的律令法典、往来文书也未见有契刻于甲骨上的。

④ 在一段十分漫长历史时代里,记录汉字主要是用竹木简牍和绢帛。

⑤ 殷商也用青铜器来记载文字,但竹木简牍由于易造价廉而比绢帛使用得更为广泛。

A.①④②⑤③       B.①④⑤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投资高达1.5亿元,由著名演员周润发主演的的电影《孔子》即将在大陆和港台同时上演。尽管有人称之为“‘战争版’《孔子》”,但单是周润发如何演绎孔子已足够令人期待。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C.上月,滨海市政府发布了严禁无营运牌照摩托车非法搭客和交警上街查缴无牌摩托车的通告,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赞成和支持。

D.国际天文学会日食组主席杰·巴萨乔夫教授经实地考察后正式宣布,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将于10时34分出现在浙江安吉,是这次全球日全食最佳观测点。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着实让全世界感受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凡响的“太古遗音”古琴独奏,精美绝伦的“山水画卷”展示,行云流水般太极拳表演,还有独树一帜的点火仪式,既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又充满“中国元素”,这一切,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A. 不同凡响         B. 行云流水     C. 独树一帜     D. 叹为观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夜/肘         幸/勇           参/赠

B.枯/忌         奇/篱           察/

C.烈/候         褴/析           落/湖

D.塌/力         要/隘           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和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