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善辨疑                   案情

B.善之,上已知其人矣         对待

C.尽廨中器物付有司           登记

D.遂劾罢不者八人             职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至鬻子女

B.惟携一仆、书数卷还                继宗欲宽之无由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祛除之        吾朝廷得人贺耳

D.汪直欲见,不可                    因悟仓吏缺粮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廉洁的一组是(3分)

①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导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孝 宗 立 迁 湖 广 按 察 使 既 至 命 汲 水 百 斛 洗 涤 厅 事 而 后 视 事 曰 吾 以 除 秽 也 居 无 何 复 以 佥 都 御 史 巡 抚 云 南 三 司 多 旧 僚 相 见 欢 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翻译: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翻译:                                                                                                                                                

 

1.D 2.C 3.C 4.B 5.(1)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2)①过了不久,他离开座位向僚友作揖说道:“明天要办公事,希望诸君能谅解我”。 ②杨继宗笑道:“这是朝廷的规定的服装,这时不穿,将什么时候穿用呢(将怎么使用呢)?” 【解析】 1.D项解释为“称职”。 2.A项第一句的“以”字是介词,拿;第二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C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替、给。D项第一个“之”字是代词,第二个是结构助词。 3.①说的是杨继宗能明断案情,④说的是杨继宗守礼⑥说的是杨继宗有识人眼光。 4.A项中盗贼是逃走的,而非被放走。C项是在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期间。D项考中状元的不是杨继宗的学生。 5.(1)错、漏、多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断为“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 “而后视事曰”亦可。 (2)①“既而”1分,过了不久,过了一会儿;“相”1分,偏指一方,我;大意1分;②“此朝廷法服也”译出判断句式,1分;“此而不服”的“服”字名词活用为动词,穿,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当时狱囚病死较多,杨继宗为他们改善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得以继续生存。杨继宗又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同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成化初年,朝廷采纳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继宗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人们都不敢有所冒犯。然而他却能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往就学,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每遇到学官时都待以宾客之礼,府内教师儒生竞相劝学,一时文教大兴。   有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送给他们的只是菱角、芡实之类和历书。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去领取库中金银,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而还。 守丧结束后,杨继宗以右企都御史巡抚顺天府。京畿之内有多处权贵的庄田,凡有权贵侵占百姓产业的,就立即夺还给百姓,他还巡查关塞,武备得到很大整饬。遇到星辰变异,杨继宗应诏上疏陈言,历数指斥太监和文武诸臣们贪赃残虐之状,并且请求召回出镇的太监,因此更加被权贵们所嫉恨。   明孝宗即位后,杨继宗改任湖广按察使。到任后,他让人打来上百斛水,把厅衙冲洗一番,然后再处理事务,他说:“我用来清除污秽。”在任不久,又以金都御史巡抚云南。云南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有许多旧日同僚,相见十分高兴。见面后他离开座位向僚友揖礼说道:“明天要办公事,望诸君能给予谅解。”于是弹劾罢免不称职的八人。   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但心肠慈厚,自己处事必定依礼而行。任知府时,谒见上司一定身着朝服,入京朝觐谒见吏部时也是如此。有人说不用这样,杨继宗笑道:“这是朝廷的规定的服装,这时不穿,将什么时候穿用呢?”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管仓库官吏的十余人因缺少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送来他的月俸银,他让人称量一下,就发现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天启初年,追赠谥号为贞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回答小题。(15分)

耕堂荷韵布衣人

周伟

(1)常爱抚摸那本素朴的《曲终集》,久久地出神。这是《耕堂劫后十种》里的一种,也是孙犁的最后一本书。

(2)是啊!曲终人未散,坐深云自淡,行尽月犹清。

(3)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孙犁若如某些人,其实也是可以大红的。当年,孙犁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荷花淀》,毛泽东看过后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大为肯定。孙犁却从未向人言说,只是独守芸斋,寂寞耕堂,以笔为犁,用作品说话。

(4)我读孙犁,深深地感受到他作品中的“唯真、唯善、唯美”。他总是那般真诚,他的作品都是从生活出发,对“美的极致”的发掘和诗意的表达。《荷花淀》是这样,《铁木前传》、《风云初记》也是这样。孙犁对待作品是认真的,也是有感情的。

(5)孙犁对于文坛,一向总是清醒的。他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作的序中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6)孙犁至性至情。“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游子难归,孙犁晚年思乡心切。他曾托朋友去他老家走一趟,拍下他家几间老屋的照片。关于老屋,村支书曾来信催问处理意见。孙犁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后来,孙犁在《老家》文中解嘲地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7)再后来,村里来了几个人找到他,说村里建小学,县里不给拨款,资金困难。孙犁二话没说,建小学,每个人都有责任。他拿出一本刚刚出版的散文集,说写了一年多,人家才给八百元。村里来的几个人都不言语,一个个盯着自己的脚尖看。孙犁考虑良久,就说:“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我给你们两千元;一个是你们回去把旧房拆了卖了,我再给一千元。”后来,村里采用了第二个方案。从此,故园消失了,老屋存于孙犁的记忆之中、念想之中。

(8)在文艺界,孙犁尊重妻子、疼爱妻子是出了名的。他和妻子是旧时代典型的媒妁之婚,却一直不离不弃。……孙犁还经常给妻子剪头发,教妻子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古诗。孙犁在《亡人逸事》的结尾处写道:“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有人说,孙犁与妻子的感情是一颗无花果。没有艳丽的花,却有甜甜的果。

(9)在儿女们的心目中,孙犁更是一介布衣。孙晓玲写父亲的书就叫《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她在写父亲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照片上父亲身穿长袖白衬衫,灰色布裤,黑布鞋。他拢着我细瘦的小胳膊,我娇憨地依偎在他的身旁。”

(10)有一年冬天,孙犁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参观访问,带回很多照片,他妻子找了半天也没找着他,后来对亲戚说:“人家照相都靠前站,他却总往后面躲,找不着他。”

(11)孙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2)云水过,平常自然心。

(13)布衣孙犁,荷般高洁;清曲绝响,淡云长流……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14日,有删改)

注:①耕堂:孙犁的书斋。

1.试分析本文题目《耕堂荷韵布衣人》的好处(5分)

2.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试简要分析。(4分)

3.第三段说“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句话矛盾吗?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15分)

乡村

屠格涅夫

②  月的最后一天;漫漫一千俄里之内,都是俄罗斯大地——我的故乡

②茫茫长空匀净地碧悠悠;只有一片白云——仿佛是在轻轻飘浮,又似乎是在袅袅融散。微风敛迹,天气暖洋洋的……空气——就像刚刚挤出、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③云雀在悠扬地歌唱;大嗉囊鸽子在咕咕叫唤;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来掠去;马儿在喷着响鼻,不停地嚼着草;狗儿一声不吠地站在那里,温顺地轻摇着尾巴。

④空气中弥漫着烟火味和青草味——其中还夹杂着一丝焦油味,一丝皮革味。大麻地里的大麻枝繁叶茂,郁郁青青,散发出一阵阵香烘烘、醉陶陶的气味。

⑤一条坡度平缓的深深峡谷。两边的坡上长着几排爆竹柳,一棵棵树冠似盖,枝叶婆娑,下面的树干却都已龟裂了。一条小溪从谷底潺潺流过;波光粼粼,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远处,天地合一的地方,一条大河就像连接天地的一道蓝莹莹的花边。

⑥沿着峡谷——一面坡上是一个个整洁的小粮仓和一间间双门紧闭的小库房;另一面则是五六家木板铺顶的松木农舍。每一家的屋顶上都高高竖着一根挂着椋鸟笼的竿子;每一家的小门廊上都钉着一匹鬃毛直竖的小铁马。……护窗板上信手涂画着一个个插满鲜花的带把高水罐。每一间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条完好无损的小长凳;一只只猫像线团那样蜷缩在墙根附近的土台上,警觉地竖起透明的耳朵在细听……

⑦我铺开一件披衣,躺在峡谷边沿;四周到处是整堆整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清香扑鼻,让人心醉神迷。……睡在这干草堆上,那真是美滋滋的!

⑧孩子们那头发卷曲的小脑袋,从每一个干草堆里纷纷钻出来;羽毛蓬松的母鸡在干草里翻寻小蚊蚋和小昆虫;一只白嘴唇的小狗崽在乱蓬蓬的草堆里翻来滚去地自在嬉耍。
⑨几个长着亚麻色头发的小伙子,穿着干干净净、下摆上低低束着腰带的衬衣,蹬着笨重的镶边皮靴,胸脯靠在一辆卸了马的大车上,在伶牙利舌地相互取笑。

⑩一个脸庞圆圆的少妇,从窗口探出头来张望;她笑盈盈的,不知是小伙子们的说笑让她忍俊不禁,还是乱草堆里孩子们的嬉闹使她笑逐颜开。

⑾一个年老的主妇站在我面前,她身穿一件崭新的家织方格呢裙子,脚蹬一双新崭崭的厚靴子。空心大珠子串成的一条项链,在她那黑黝黝、瘦筋筋的脖子上绕了三圈;斑斑白发上系着一条带红点的黄头巾;老人的眼睛和蔼殷勤地微笑着;皱纹密布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嗨,这老人也许有七十岁了吧……不过,就是现在也依然看得出来:她当年是一个美人儿!

⑿她把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右手五指大大张开,托着一罐直接从地窖里取出来的、未脱脂的冷牛奶;罐壁上凝着一层珍珠似的小小水珠。老人家把左手掌心里那一大块余温犹存的面包递给我,说:“吃吧,随便吃点儿呀,过路的客人!”

⒀一只公鸡突然咯咯地大叫起来,还起劲地不停扑扇着翅膀;作为回应,一头关在栏里的小牛犊慢慢悠悠地拖长调子“哞”了一声。

⒁“啊,这燕麦长得多好呀!”我那马车夫的声音传了过来。

⒂哦,自由自在的俄罗斯乡村生活,是多么富庶、安宁、丰饶啊!哦,它是多么的宁静和美满!

⒃我不禁想到:皇城圣索菲亚大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还有我们城里人费尽心血所追求的一切,在这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1878年2月

(曾思艺译,全文有删改)

注:①1872年2月,居住在国外的屠格涅夫晚年身体多病,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国,故写下了这篇文章。

②指1878年的俄土战争,当年1月,俄军占领阿德里安堡后又准备进军君士坦丁堡,准备重新让东正教的十字架挂在圣索菲亚的大教堂上。

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空气——就像刚刚挤出、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②波光粼粼,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

2.本文②—⑤段是按怎样的空间顺序描写俄罗斯乡村景物特点的?有何好处?(5分)

3.对本文描写的俄罗斯的乡村生活有何特点?你欣赏这种生活吗?联系现实谈谈。(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王永利

①中国画画分三科:山水、花鸟和人物,其中以山水画居于首位,中国画之气质、情趣、法理在山水画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现,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不是只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而是画家将他对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那万千山水中,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

②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为一画科,关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③宗炳和王微之前的山水,或者是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带有符号性质,或者是类似于地形图,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只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山水因素。宗炳和王微则对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史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凡所游覆,皆图之于室。”宗炳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亲近无疑受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说:“道法自然”,使人与自然更为接近,庄子不但“过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他虚境之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常常是以自然作象征(例如他曾以蝴蝶作他自己的象征)。”魏晋时期弥漫于整个士人阶层的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玄学,士人们悠游于山林,欣赏自然山水本身蓬勃的生机,不但人与自然是亲和的,而且进一步将人加以“自然化”,用“松下风”、“春月柳”、“游云”、“朝霞”等自然美来形容人的美。山水画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庄思想的艺术表现,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山水是“作为人来亲近,作为能响应其琴韵的知音相待”,“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

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南方的文人来说,元代是天地巨变的时代,家国沦丧于异族之手,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归隐,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隐逸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他们寄情于诗文书画,将他们的时间和才能全部投入到书画的创作中,以书画抒发性情。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虽然悠游于山水之中,但是很少以描绘真山真水作为目的,而是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川烟岚融化为一片理想的恒定的远离人世喧嚣的隐逸之境。正如倪瓒(元四家之一)所说:“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的山水画,他的典型面貌是一河两岸式,前岸是一小片坡石土岸,上植几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萧瑟荒寒,对岸平缓山丘或几道汀渚,山石树木皆以干枯之笔画出,轻拂慢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虚,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近浓远淡之分。中间是空阔的湖面,不着一笔,空明浩渺,干净明洁,萧疏淡远,不食人间烟火。树下有时添一草亭,但绝不见人物。元之前的山水中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渔、樵、耕、隐,他们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而倪瓒的山水已经不需要这些人物,因为山水即是倪瓒的化身,画面寂静、空旷、萧索、荒寒,实乃画家心境在山水之投射,画的是山水,但意已不在山水,在乎画家之情。元四家的山水画已是抒情诗,以情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物我终化为同一。

⑤山水画传达的是画家在自然山水中对无限生命的把握和体悟,是对“道”的追求,而欲将无限生动和丰富的自然展现于数尺绢素之内决定了中国画迥异于西画的空间。画面中的山水不能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按沈括的说法,这样的画法“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梦溪笔谈》)。“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者多认为宗炳说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则表现的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西方的透视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达到中国画家如此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宗炳和王微在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下确定了山水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平等互赏的关系,“在艺术精神上直接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后世山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理解无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发展。

(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1期,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   )(5分)

A.只要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就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

B.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基础,不仅指导了魏晋时期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 倪瓒的山水画画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特质,达到了形与神的统一。

D.中国山水画家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不仅赋予自然以人格化,而且将人加以自然化。

E. 中国山水画站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高度上,表现自然山川,折射人类热爱自然、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

2.以下不能体现山水画中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B.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C.夕照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

D.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3.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点。(4分)

4.为什么说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4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并不以为人可以终日睡觉或用酒代饭,                                 

①因为它也是生活之一部分。

②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沏起茶来自喝。

③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吗。”

④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

⑤然而我觉得睡觉或饮酒喝茶不是可以轻蔑的事,

⑥百余年前,日本有一位艺术家是精通茶道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②④③①   C.⑥②④③⑤①      D.⑤①⑥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圳唯冠的代表李肃表示,香港法院的禁令前提是苹果公司承认商标归深圳唯冠,是双方转让商标谈判纠纷是否存在的关键。

B.武江公安分局西河派出所组织民警对红星小学周边的小商店进行了突击清查,收缴了6支高仿真度玩具枪,并对店主进行了教育。

C.2012年3月7日,恒大队在客场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韩国联赛冠军。我们可以从这次比赛后对李章洙的采访中反映两个问题:一是球队的竞技状态很重要,二是只要拥有必胜的信念,以弱也能胜强。

D.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这种“鹰爸”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一种常态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