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两个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组句子。
例1:我向往雪——
我向往高寒的地方。
从高寒处坠落的雪,
呼唤着长流不尽的春光。
例2:我向往风——
我向往大鹏的翅膀,
在翅膀下呼啸的风,
俯视着九天云霄的梦想。
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6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3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平乐
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1.词中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3分)
2.鉴赏“寒压花梢颤”一句。(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善辨疑狱 案情
B.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对待
C.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登记
D.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职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至鬻子女以偿
B.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D.汪直欲见之,不可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廉洁的一组是(3分)
①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导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孝 宗 立 迁 湖 广 按 察 使 既 至 命 汲 水 百 斛 洗 涤 厅 事 而 后 视 事 曰 吾 以 除 秽 也 居 无 何 复 以 佥 都 御 史 巡 抚 云 南 三 司 多 旧 僚 相 见 欢 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翻译: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翻译:
实用类文本阅读,回答小题。(15分)
耕堂荷韵布衣人
周伟
(1)常爱抚摸那本素朴的《曲终集》,久久地出神。这是《耕堂劫后十种》里的一种,也是孙犁的最后一本书。
(2)是啊!曲终人未散,坐深云自淡,行尽月犹清。
(3)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孙犁若如某些人,其实也是可以大红的。当年,孙犁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荷花淀》,毛泽东看过后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大为肯定。孙犁却从未向人言说,只是独守芸斋,寂寞耕堂①,以笔为犁,用作品说话。
(4)我读孙犁,深深地感受到他作品中的“唯真、唯善、唯美”。他总是那般真诚,他的作品都是从生活出发,对“美的极致”的发掘和诗意的表达。《荷花淀》是这样,《铁木前传》、《风云初记》也是这样。孙犁对待作品是认真的,也是有感情的。
(5)孙犁对于文坛,一向总是清醒的。他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作的序中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6)孙犁至性至情。“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游子难归,孙犁晚年思乡心切。他曾托朋友去他老家走一趟,拍下他家几间老屋的照片。关于老屋,村支书曾来信催问处理意见。孙犁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后来,孙犁在《老家》文中解嘲地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7)再后来,村里来了几个人找到他,说村里建小学,县里不给拨款,资金困难。孙犁二话没说,建小学,每个人都有责任。他拿出一本刚刚出版的散文集,说写了一年多,人家才给八百元。村里来的几个人都不言语,一个个盯着自己的脚尖看。孙犁考虑良久,就说:“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我给你们两千元;一个是你们回去把旧房拆了卖了,我再给一千元。”后来,村里采用了第二个方案。从此,故园消失了,老屋存于孙犁的记忆之中、念想之中。
(8)在文艺界,孙犁尊重妻子、疼爱妻子是出了名的。他和妻子是旧时代典型的媒妁之婚,却一直不离不弃。……孙犁还经常给妻子剪头发,教妻子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古诗。孙犁在《亡人逸事》的结尾处写道:“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有人说,孙犁与妻子的感情是一颗无花果。没有艳丽的花,却有甜甜的果。
(9)在儿女们的心目中,孙犁更是一介布衣。孙晓玲写父亲的书就叫《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她在写父亲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照片上父亲身穿长袖白衬衫,灰色布裤,黑布鞋。他拢着我细瘦的小胳膊,我娇憨地依偎在他的身旁。”
(10)有一年冬天,孙犁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参观访问,带回很多照片,他妻子找了半天也没找着他,后来对亲戚说:“人家照相都靠前站,他却总往后面躲,找不着他。”
(11)孙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2)云水过,平常自然心。
(13)布衣孙犁,荷般高洁;清曲绝响,淡云长流……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14日,有删改)
注:①耕堂:孙犁的书斋。
1.试分析本文题目《耕堂荷韵布衣人》的好处(5分)
2.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试简要分析。(4分)
3.第三段说“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句话矛盾吗?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