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 )
A.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
B.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
C.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
D.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海蒂姑姑来访 (美)马里恩·艾什
我和妻子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上。那年,海蒂姑姑突然到来,和我们一起过夏天。那时候小镇的情况特别糟,因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许多家庭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小镇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居民们也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一些人甚至不再上教堂了。
“小镇期待奇迹。”牧师垂头丧气地说。
海蒂姑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佛罗里达州来到我们这里的。她戴着一顶天蓝色的无边女帽。“这颜色与我的白头发正相配。”她说。事实上,那顶帽子与她那闪闪发亮的蓝眼睛更相配。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因此,没过多久,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称她为“海蒂姑姑”了。
当我们带她去教堂的时候,她很震惊。因为管风琴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人演奏,而由留声机为大家播放赞美诗。“梅布尔·肖说她的关节炎发作了,不能演奏了。”我解释道。“她甚至连来都不来了。”我妻子补充道。“啊,我喜欢演奏管风琴,”海蒂姑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
人们兴奋极了,但只有一小会儿——海蒂姑姑演奏得糟极了,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比没人演奏还要糟不知多少倍。
海蒂姑姑为我们演奏了两个星期之后,牧师亲自去找梅布尔了。他告诉她,大家需要她,大家恳求她再回来演奏管风琴。“好吧,”梅布尔说,“如果你们真希望我回去的话,那我就回去吧。”星期天,梅布尔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了。海蒂姑姑似乎一点儿也不失望。事实上,当大家陶醉在梅布尔的音乐声中时,海蒂姑姑的蓝眼睛也熠熠生辉。
又一个星期天,教堂里没有出板报。牧师向大家道歉。原来,负责抄写的琼斯夫人说她没有时间再做这件事了。琼斯夫人虽然这么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教堂没有钱支付给她。“如果有人愿意捐出一两个小时来抄写的话,”牧师说,“我们会非常感激的。”
海蒂姑姑站了起来,“我愿意做这件事。”她说。“太好了!”牧师高兴地叫道。但当时后排就有人叫道:“哦,不!”
后来的事实证明,可怜的海蒂姑姑的抄写能力和她的演奏能力一样差。她抄写的板报错字连篇,简直让人没法读。后来,牧师悄悄地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去找了琼斯夫人,恳求她继续担任抄写的任务,而琼斯夫人最后也终于同意了。
其后,海蒂姑姑又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因为教堂没有钱请一名全职打扫教堂卫生的管理人。人们都认为这一次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谁不会扫地和擦桌子呢?但我们的海蒂姑姑就不会。她扫地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灰尘漫天飞舞。她给地板打的蜡,厚得让人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没过多久,路易丝·威尔森和玛格丽特·布朗就自愿代替了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都惊呆了。众所周知,这两位女士不讲话已经一年了。
那年夏天,海蒂姑姑想施于援手的所有事情,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我们都开始喜欢你的海蒂姑姑了。”一位夫人对我说。这虽然不容易,但人人都承认他们之所以喜欢海蒂姑姑是因为她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她做每件事都能够胜任的话,事情就更完美了。但不管怎样,她是一个能让人受到鼓舞的人,她让不去教堂的人又继续去教堂了。
在海蒂姑姑最后一次和我们去教堂的那个星期天早上,她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教堂里坐满了人,有每周都来的,还有许多新朋友。海蒂姑姑走到讲坛前面,面对听众。“你们的教堂真美丽,”她说,“这里的人也都很善良。我会记住你们每个人的。现在,我想为大家演奏一曲‘在花园里’。我很喜欢这首曲子,因为它让我们大家离得更近。”
我从来不知道大家会这么专注,但我害怕有人叫海蒂姑姑离开管风琴,因为她的演奏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我不禁想起,这种在最近这些艰苦的岁月里已经很鲜见的忍耐力又回到我们这块土地上和我们这些人的心灵中了。我们全都安静地坐着,好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我们的干旱之危似的。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到一个紧张的变了调的音符,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我们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熟悉的音乐让我陶醉。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此优美。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关于这一点,海蒂姑姑从来没有说过。
当她演奏完的时候,人们都鼓起掌来,牧师走到讲坛上,“我们曾经期望出现奇迹,”他说,“现在,奇迹果然出现了。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15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小镇糟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海蒂姑姑”这位人物形象。(6分)
3.文章的最后牧师说道:“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请结合全文,分析“奇迹”的具体内容。(
4.文中画线句:“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是否矛盾?为什么?请加以探究。(5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5)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8)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此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惨遭失败,有感于此,遂作此诗。
(1)首联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分)
(3)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必亡易吾意易: 改变 |
B.重废父命废: 废除 |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
D.将以矫世也矫: 欺骗 |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分) ( )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 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 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使自己返朴归真,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
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3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3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