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       了需要解决的矛盾。

②天主教起初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学说的革命作用,到16世纪中叶,地动学说的影响慢慢地被他们觉察了,他们才         起来。

③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楼,中间有6000平方米的庭院,里面是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体摄影的场地,也是          的休息场所。

A.暴露       惊诧       寂静          B.暴露       惊慌       幽静    

C.显露       惊诧       幽静          D.显露       惊慌       寂静

 

B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撼      胁肩谄笑      目不交睫      真金不怕火炼

  B.低碳      饥肠漉漉      冥顽不化      坐收渔翁之利

  C.落寞      流觞曲水      乐不可支      识世务者为俊杰

  D.调济      孽根祸胎      形迹可疑      解铃还须系铃人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荸荠/荠菜    横行/雨横风狂     下载/载体       寥落/寥若星辰

B. 靓女/靓妆    巷道/大街小巷     殷红/殷勤       纰缪/未雨绸缪      

C. 燎原/瞭望    戏谑/鄙夷不屑     涵养/菡萏       溽暑/繁文缛节      

D. 枳花/炽热    撰写/钟鼓馔玉     料峭/悄寂       阑珊/姗姗来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2010年7月11日,四川在线消息 青羊区日前对小学生行为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孩子中,有17%的学生坦承自己在考试时抄袭过。今年,广西部分高校开始普及论文重复率测试系统,学生们将这个系统称为“反抄袭”。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躲过校方的“电子警察”,成了高校一些毕业生琢磨的方向,也因此滋生了所谓的“反反抄袭”市场。

 6月24日,搜狗一纸诉状将腾迅推上了被告席,指称QQ拼音严重抄袭搜狗拼音,严重侵犯原告的知识产权,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合计2051万余元并公开道歉。

继“范跑跑”、“郭跳跳”之后,“姚抄抄”成为这几天网络上的流行词。之后,在人肉搜索的强悍发动下,姚牧云的其他数篇文章,均被网友找出抄袭的段落并贴出原著进行了对比。

北航抄袭事件:2000年由北航校长和自己的博士送交出版机构的一篇论文被香港学者指出抄袭,后导致该校长去职等一系列后果。

2006年5月,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决,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抄袭,判决郭敬明与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并登报公开道歉。春风文艺出版社与北京图书大厦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而郭敬明称“只赔钱不认错”, 眼看一桩文坛公案即将画上句号,因此波澜再现。

    在当今社会中,抄袭和剽窃,已经成为许多人走红的捷径。有人说,如今进入了一个抄袭的时代,小到学生考试抄袭、高考满分作文抄袭,大到教授论文、成果以及作家畅销书抄袭,纷纷扰扰,争议不断。对此你有什么感悟、体会或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用虚实结合的方法

对画面作一些描写。

要求:(1)联想与想象要合理。

(2)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3)不少于200字。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 “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3.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7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他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一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