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列不同要求,将“我在海滩上散步”扩展成两段话。(两段话各约50字左右) (...

根据下列不同要求,将“我在海滩上散步”扩展成两段话。(两段话各约50字左右)   (6分)

  (1)突出“我”此时的心情。

   扩写:                                                                                    

                                                                          

   (2)突出“散步”这一动作。

   扩写:                                                                                   

                                                                           

 

(1)黄昏时分,我在海滩上散步,吹着海风,心里无比的惬意。望着大海,我忽然想到:不要在脚下的沙滩上搁浅,而要穿行于生活的海洋。(2)夕阳衔山,我在海滩上散步,脚在温柔的沙滩上轻轻而缓缓地迈着,没有声响,只有舒缓而沉稳的节律。 【解析】此题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掠,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馋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1.作者认为,辛词有别于其他诗人,别具特色,具体指哪两个方面?(4分)

2.请分别说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每小题3分)

(1)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

答:                                                                   

(2)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

答:                                                                    

3.作者说“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其理由是:(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二段概述辛弃疾一生的经历,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具体解释,也为下文全面展开评述作了必要的铺垫。

B、第三段例举杜甫、卢纶的诗句,意在通过对比,突出辛词的笔力之深。

C、第五段通过苏轼与辛弃疾的比较,说明了动荡的时代,坎坷的人生对于一个文人的特殊意义,“身穷诗乃亨”,就是这个道理。

D、最后一段是全文内容的总结,高度评价辛弃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也阐明了作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E、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抒情性的议论,笔力纵横驰骋,内容博杂丰富,见解独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不拘于时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部分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填然之                            B、

C、非能也                            D、吾道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B、赢粮而景从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合从缔交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我到张老师家玩,一见面我就对他说:“老师,我的到来让您家蓬荜生辉。”

B、既然你有如此的诚意,我就不推辞了,只好笑纳了。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时常告戒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老同学,我这次能够成功,首先得感谢你的鼎力相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