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箭镞(zú)砾石(lì) 呆滞(zì...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箭(zú)石(lì) 呆(zì)   甲(kuī)

B.芜(qīng)难(lí)  皱(zhé)  凛(liè)

C.蓝(zhàn)脚(guǒ)异(chà)  据(jié)

D.梦(è)窣(xī)山(mài)  古(zhǒng)

 

D 【解析】A滞zhì,B菁jīng,C踝huái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事情:(1)生活不是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大多;(4)在老板前别认为你老师严厉,而老板是没有任期限制的;(5)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6)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变成现在乏味;(7)你的学校不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8)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9)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0)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请你根据这10条中的一条或几条内容,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作文一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时的一段自荐文字。文中画线处有四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来删除或作修改。(4分)
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山西赛区一等奖。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查看答案

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改写划线部分句子,使段落结构完整,句义明确。(3分)
我们对西方的圣诞节趋之若鹜,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跟着潮流走,我们过圣诞节意义何在?我们只是凑热闹而已。我们过圣诞节完全没有意义,西方人就算不过圣诞节,这个节日对他们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12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乐也信:的确 。

B.暂于己得:能够。

C.之所欣向:过去。

D.未尝不文嗟悼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及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圣人不凝滞

B.所以游目骋怀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C.或取怀抱述小妹语曰

D.趣舍万殊然,犹有未树也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小题。(6分)
(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乙)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1.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2分)
甲:                                  乙:                 
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