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君子不以言举人, 。君子以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君子不以言举人,                。君子以文会友,                。(《论语》)

(2)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________________;其容清明,______________;(《秋声赋》)

(3)苟以天下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4)_____________,化为狼与豺。____________, 夕避长蛇。(《蜀道难》)

(5)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不以人废言/ 以友辅仁。 (2)烟霏云敛;/ 天高日晶;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所守或匪亲/ 朝避猛虎 (5)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5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

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7分)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令中,作者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chòu),腐臭的气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亡易吾意                易: 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违背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矫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死则为布囊盛尸               B. 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C. 及病且终                     D. 精神者天之有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苟以天下之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使自己返朴归真,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5.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20分)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 ,“我固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很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热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1940年 )

1.结合全文理解,小说的开篇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岗棚有何用意?(5分)

答:① 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的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待老厨师眼瞎及被弃置于岗棚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4、第10段的描写,扼要分析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高潮在哪一段?并阐明判定的依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崇尚浪漫主义的抒怀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莫泊桑——“他召呼我们向何处去?他带领人们向何处往?他做过什么承诺?……倘使莫泊桑的作品多一些同情,他会作为善良的化身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以为莫泊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与人性的丑恶,却没有给生活在苦难与丑恶的世界中的人以出口、以救赎。小说《老厨师》却借“莫扎特”之口道出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你认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一主张吗?请援引文学或艺术史上的经典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9分)

我为何拒绝速读

速读,按字面的解释是快速地阅览,它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淡化的是阅读进程中悠闲自在的成份,其目的是应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本,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把握更多的成功机会。

  对于速读,许多阅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中后期,“速读”一词就经常出现在报刊的相关读书版面,以期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中央电视台甚至在黄金时段播放过《学习的革命》的图书广告,一度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大有谁不速读,谁就要落伍谁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之意。于是乎,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和好奇者,都纷纷购买定价很高的《学习的革命》一书,然后反复翻之读之,企图快速掌握速读的各种“要领”,准确运用速读的各种“方法”。一些出版社也针对读书界猛刮劲吹的速读之风,趁势而上很快推出了诸如“速读外国名著丛书”、“速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丛书”、“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本”等众多速读图书,其结果是,一些读者购买了这些“压缩书”和“精简书”之后,随即发出了“原来名著和经典也就这种水平”的喟叹。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都是“速读”惹的祸,因为要让读者能够速读,就不得不把一部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名著或经典,压缩或精简成一个数千字或上万字的故事梗概或者作品简介,并美其名曰“厚书薄读”。然而,图书出版部门如此为读者的速读方便所作的努力,却难以得到读者的最终认可。事实是,对原著进行压缩精简出版的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并不受欢迎。许多阅读者都明白,那些被抽剥了“血肉”的“经典”,读得再多也是白读,更要命的是它会很快让我们失去阅读的信心。

  速读,一旦被赋予了正面的积极效应之后,培训速读的一些民间机构也就应运而生了,它们以收费招生的方式,吸引一批批阅读者以函授、面授和网授的各种方式,进行速读能力的培训。他们安慰培训者最常见和最有鼓惑性的话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具有了速读能力,只是不懂得方法而已。经由速读训练,将原来的看书习惯加以改变,就能够把阅读的潜能激发出来。”然而即便通过速读的成功培训,达到了所谓“眼脑直映,一眼看一行以上,甚至看整个页面”的速读能力又能怎么样呢?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难道就能享受到真正的阅读乐趣吗?这就好比吃美食,细嚼慢咽与囫囵吞枣,味觉上的感觉与感受都会截然不同。说白了,速读在我们的自由阅读中,好比是“温柔一刀”,虽然让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寒光,但注定要被其划伤与割痛。

  速读是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的,这一点无可疑问。然而对许多自由阅读者来说,是不是都得提高阅读的速度呢?我看未必如此,更没必要刻意如此。道理很简单,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而言,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各种文凭或者是形形色色的证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丰富内心生活与透亮内心世界。因此,只有不受阅读速度制约的入心入脑的品读,才会让人真正获得阅读的尊严和阅读的信心。

  生活在一个图“快”的年代,生存的经验似乎在启示我们:只有与“快”字沾上边,只有具备“快”字当头的思想意识,你才会赢得良好的生存能力与生活空间。然而对于广大阅读者来说,最好不要一味图“快”为好。毕竟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其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其进行消费时,不在多而在于精,即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

作为一个民间自由阅读者,我一直拒绝的是速读。我宁可用速读十几本书乃至几十本书的时间来有滋有味地品读一本书。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速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速读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淡化的是阅读进程中悠闲自在的成份。

B.速读是应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把握更多的成功机会。

C.速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经由训练,就能够把阅读的潜能激发出来。

D.速读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的。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上世纪中后期,“速读”走红,应该与那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有关,人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B.出版社大量推出“速读丛书”,是迎合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追求速读的阅读风气。

C.压缩精简版图片市场反应不佳,是因为读者无法接受干巴巴的“经典”。

D.通过速读的培训,可以达到所谓“眼脑直映,一眼看一行以上,甚至看整个页面”的速读能力。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拒绝速读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